site logo: www.tvsmo.com

「三高」妙中藥

人氣: 616
【字號】    
   標籤: tags:

目前治療「三高」的西藥眾多,但不少「三高」患者喜歡用天然中藥治療,認為其療效確切且副作用較小。為此,小編仔細查閱了1070種中藥,發現不少中藥用於治療「三高」確有其科學依據,應得到人們的重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即所謂的「三高症」,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基礎因素。

一、調節血壓的中藥

對血壓有調節作用的中藥283種,占1070種的26.45%。其中降低血壓的216種,占283種的76.33%,平均每4種作用於血壓的中藥中有3種有降壓作用。如
●解表藥中獨活、蒼耳子、辛夷、菊花、桑葉等;
●清熱藥中黃連、玄參、夏枯草、半邊蓮、野菊花、黃柏等;
●攻下藥中大黃、商陸、大戟、芫花等;
●祛濕藥中獨活、徐長卿、茵陳、厚樸、瞿麥、扁蓄等;
●溫裡藥中附子、川烏、蓽茇等;
●理氣藥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藥中紅花、益母草、雞血籐、三七、川芎、延胡、大薊等;
●化痰藥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藥中羚羊角、鉤籐、地龍等;
●扶正藥中生地、當歸、仙靈脾、白朮、黃芪、菟絲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藥,如羅布麻、臭梧桐葉、薟草、夏天無、豬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應選擇使用。

與西藥截然不同的是,中藥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即血壓高者可降低,血壓低者可升高,共33種,占11.66%。如人參、鹿茸、白芍、五味子、紅景天、浙貝母、蒼朮、乾薑、吳萸、細辛、牛黃、木香、白芥子、丹參、益母草、海藻、仙鶴草、四季青等。這種適應原作用是中藥特色。

提升血壓的中藥有34種,占12.02%。如小薊、陳皮、枳殼、麻黃、阿膠、青皮、附子、紫河車、玉竹、金銀花、番瀉葉、馬兜鈴、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醫治療高血壓病時選藥當注意。

二、調節血脂的中藥

降低血脂的中藥有154種,占1070種的14.3%。升高血脂僅1種,為丹皮。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中藥有124種,如決明子、首烏、金櫻子、澤瀉、郁金、生地、桑葉、柴胡、升麻、黃芩、黃連、萆、槐花、丹參、昆布、明黨參、靈芝、黃精、枸杞子、女貞子、大黃、麻仁、茵陳、蘇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藥亦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如絞股藍、苦丁茶、月見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藥有84種,如西洋參、銀杏葉、冬蟲夏草、白朮、甘草、骨碎補、夜交籐、女貞子、沙苑子、白首烏、熟地、茶樹根、麥飯石等。

抗動脈粥樣硬化,包括溶解動脈壁上斑塊的中藥有55種。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籐、銀柴胡、土茯苓、蚤休、徐長卿、桑寄生、蒲黃、沒藥、毛冬青、丹參、肉蓯蓉、當歸、金櫻子、穿心蓮、澤瀉、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重要一環。中藥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20種,如銀杏葉、虎杖、棗仁、雲芝、蘇子、冬蟲夏草、松葉、水牛角、短毛五加、茶葉、絞股藍、苦丁茶、月見草等。

既能降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藥有黃精、女貞子、明黨參、丹參、郁金、昆布、升麻、骨碎補、甘草、水蛭、生薑等19種。

三、調節血糖的中藥

作用於血糖的中藥有111種,占1070種的10.38%,其中降血糖的83種,占111種中藥的74.78%,升血糖的18種,占16.22%。降低血糖的83種,如人參、懷地黃、知母、枸杞子、天花粉、靈芝、西洋參、白芍、黃精、女貞子、山萸肉、黃連、黃芩、夏枯草、黃柏、桔梗、杏仁、牛蒡子、木香、菖根等。雙相調節血糖的有10種,占9.0%。雙相調節血糖的10種中藥有黃芪、白朮、仙靈脾、麥冬、玉竹、地骨皮、刺五加、人參葉、麻黃、土木香等。升高血糖的18種,有黨參、石斛、首烏、五味子、貝母、秦艽、紫蘇、淡竹葉、龍膽草、瓜蔞、杜仲、槐角等。

對「三高」均有作用的中藥

有25種中藥既能降血壓、血脂,又能降血糖,對臨床同時出現「三高」症者可以選擇,如人參、白朮、熟地、玉竹、枸杞子、仙靈脾、靈芝、桑葉、菖根、白蒺藜、黃芩、黃連、地骨皮、大黃、澤瀉、茵陳、桔梗、昆布、三七、大蒜、玉米須、魔芋、熊膽、懷牛膝、水飛薊等。

小編提示:中醫治病講究辨證,在辨證處方基礎上,根據辨證要求選擇藥理已證實有效的藥物隨證加減,如「三高」者有氣虛者可選用人參、白朮,陰虛者選用熟地、玉竹、枸杞子,陽虛者選用仙靈脾,熱盛者選用黃芩、黃連,便秘者選用大黃等。就是要做到辨證處方,藥理選藥。

文章來源: 中藥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