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堀頭史蹟公園挖掘 見證麻豆港發展史
【大紀元1月11日訊】(記者陳勤南縣採訪報導)台南縣麻豆水堀頭古來即為台灣南部重要的聚落所在,也是 荷蘭時代臺南地區平埔族「四大社」之一。倒風內海的麻豆水堀頭遺址,在經過半年的探勘挖掘後,9日上午在遺址發布「考古成果發掘成果」,台南縣縣長蘇煥智再成果發表會表示,劉益昌教授的考古發現,使得我們更加了解倒風內海歷史的原貌,我們希望經由麻豆港史蹟公園來見證,整個倒風內海區域的一個發展史。
劉益昌教授表示,從目前的發掘成果,可清楚得說明麻豆水堀頭遺址的水堀頭從17世紀開始階段,經過18世紀中期的繁華使用階段,到19世紀初期的氾濫淤積,最後至19世紀清代晚期成為當地住民傾倒生活與建築廢棄物的場域,致使原本屬於內陸河港的水域,也逐漸沼澤陸化成為農民栽種利用的果園。
其實呢,在這個港域的地下,更深的地方呢埋藏著一千多年前的蔦松文化 跟兩千多年前的大湖文化, 更早的台灣地區的住民,就已經利用了 這個港口,作為他們對外重要的交通出口。
劉益昌教授表示,透過考古學的發掘的結果,已經就證明了它是碼頭 ,更進一步證實了,這個港口的港域跟它的水深,然後從裡面出土的東西,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它的年代, 至少從明代末年, 清代的初年,一直到清代的中葉偏晚以後, 這個港口呢,慢慢的廢棄,這樣一個大的過程。
劉益昌表示,歷史若只是文字記錄,並不能充分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透過挖掘的過程,理解到過去的蛛絲螞跡,麻豆水堀頭發掘過程,重建臺灣歷史重要的例證,期許麻豆水堀頭史蹟園區不只是麻豆古港的歷史復原,麻豆水堀頭不只是一個港口,同時也是台灣漢人與平埔族互動過程的復原,這樣一個史積園區,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只好等待考古學家的鏟子。
劉益昌教授(右)向台南縣縣長蘇煥智(左)與楊麗玉議員(中)解說幼馬的動物遺骸,因掉落到沼澤的情景。(攝影:陳勤/大紀元)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