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識字教學方法
「識字」是將字形、字音、字義建立聯繫建立統一聯繫。由上述心理學研究的三種取向由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由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交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大概可發展出分散式字教學法、集中識字教學法及平衡教學法三種方法。
集中識字教學法以識字解碼為教學重點,強調各類字的結構式教學,比較不強調生活情境;分散式教學法則強調在有意義的文章情境中讓學習者了解字的意義與用法;平衡教學法則混合前兩種教學法希望取眾家之所長。
綜合現階段華人中文教學各種識字教學的方法,仍然以「分散識字教學法」與「集中識字教學法」兩種為主。
分散識字教學法
分散式字教學法使學習者置身於一個有意義的社會情境中,整體的去學習語言。所以文章的布局以「意義情境不離文、文不離句、句不離詞、詞不離字」的意義關係中學習文字。
以台灣的國語教學法而言,一課的分散學習十幾二十個字,教學者以生活化、活潑化的方式講述文章透過課文內容形式的深究、句子句型、詞的解釋、字的意義及讀音字形的掌握,指導學生學習字彙。
以南一版的「奔向山的懷抱」為例,文章題目為「奔向山的懷抱」。文章內容為:大清早我和爸爸在山中慢跑。爸爸跑在前面,我跟在後頭。………沿著山路往上跑,我們迎接晨曦的到來。早上跑步會迎向早上的陽光,所以曦字就是陽光;「日」字加「羲」字;「日」部;讀作「西」。再書空、寫筆順、造詞、造句。這種教學法,每年學習大約五百字左右的字彙。分散識字有許多方法,呂美娟(1999)將分散識字法包括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漢語標音識字、聽讀識字和猜認識字,等方法,但是都不脫離以有意義的情境帶字的概念。
分散識字教學法的優點是從現實有意義的情境中去學習文字,所以學習者很容易能掌握住字的意義。但是分散識字教學也有一些缺點,首先是學習中文者不具備相關的文化情境,例如歐洲人在歐洲學習中文,那就失去文化情境的支持。再者分散識字較少教導學童歸類、比對,學習者不容易以部首、部件、形聲部件進行歸類,所以學習者容易在音似、形似出現錯別字,字形與字義連結困難。
集中識字教學法
集中識字是以字為核心以字的相似部分進行歸類,以相當結構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集中識字的基本目的是在大量識字,利用「基本字帶字」的方法,由一個字認識一個字,學了一批漢字後在讀一些課文來掌握字的用法。
總而言之集中識字就是先識字再讀書。集中識字教學法以形近字、同音字、同部件字、形聲字進行歸類學習同類字放在一起具有相當明顯的規則性所以學習起來相當容易。例如以「青」的形聲字組編排課程。例如課文為「天氣晴晴河水清,小小青蛙大眼睛;小青和小靖,看到蜻蜓好心情。」學生一下子就可以學習到「青」、「靖」、「清」、「晴」、「情」、「睛」等字。
集中識字因為失去情境的支持所以學生學習相近的字容易造成混淆。但是也有其優點,學生容易發現漢字的規則,也較適合不具文化情境的外國人學習中文。
綜觀兩種教學法集中識字教學法注重字的文化規則;分散識字教學法仍然在中華文化情境之中,無論何種教學法都必須以正統文化內涵為依歸。◇(//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