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立南投二十九日電)製茶的過程數百年來一陳不變,竹山茶農曾浚洌卻顛覆了這個印象,他讓茶菁搭電梯上樓萎凋,萎凋過的茶葉坐溜滑梯到靜置房,在上下舖的茶床上吹冷氣休息,然後才開始團採揉等製茶過程。
由於作業科技化,使用中低海拔的茶菁,曾浚洌卻能做出品質絕佳的好茶,這也讓他獲選為全國十大經典茶農的殊榮。
茶葉的製作過程從採茶、萎凋、團揉、烘焙,有一定的方法,至於其間的細節和管控則攸關茶葉的品質。經營竹山鎮宗義製茶廠的曾浚洌,大量利用現代科技於製茶中。
首先,曾浚洌用小貨車到茶園載茶菁回工廠,以縮短茶葉在茶簍裡發酵的時間和機率,茶葉接著搭電梯上二樓,在電動黑網包圍的日光萎凋場曬茶菁,進行第一階段的萎凋;這黑網可視日照強度決定要開要閉,黑網除了隔離強光,還避免飛鳥糞便和蚊蟲污染。
棉布一捲,完成日光萎凋的茶菁便直接倒入溜滑梯中,滑到一樓的靜置室,分別灑在一層層的茶葉床上,再打開冷氣,讓萎凋後的茶葉在溫控中休息;接著才是揉、焙等製茶工作。
曾浚洌說,二00五年在農委會農糧署茶產業結構調整計畫補助下,興建這棟製茶廠,將製茶各階段都區隔開來,減少各部門溫度濕度和氣味的干擾,而成為竹山第一家環境衛生模範製茶廠。
曾浚洌不只在茶廠科技化,他還把管理範圍向源頭延伸到茶園管理,凡是和他合作的茶農,都必需使用有機肥並以人工除草降低土壤的破壞,使用推薦的合格農藥,並確實在安全採收期後才採收;一旦被查到使用非推薦農藥,或抽查到農藥殘留,除了茶葉銷毀,茶農得負責一批六萬元製茶工資損失的罰款。
上游茶菁來源管控嚴格,製茶過程又標準化和衛生化,曾浚列的茶葉幾乎已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他表示,唯有嚴格的要求才能確保品質,也才能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做到供需皆享兩利的目標。
製茶的過程數百年來一陳不變,竹山茶農曾浚列由於作業科技化,將中低海拔的茶菁,做出品質絕佳的好茶,讓他獲選為全國十大經典茶農的殊榮。 //中央社
竹山茶農曾浚洌的茶菁都是先搭電梯上樓萎凋,再將萎凋過的茶葉坐溜滑梯(後)到靜置房,在上下舖的茶床上吹冷氣休息,然後,才開始團採揉等製茶過程。//中央社
竹山茶農曾浚洌顛覆傳統,他的茶菁都是先搭電梯上樓萎凋,再將萎凋過的茶葉坐溜滑梯到靜置房,在上下舖的茶床上吹冷氣休息,然後,才開始團採揉等製茶過程。//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