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中國對抗性思維使台海危機著力點少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八日專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陳子帛的專文指出,在「入聯公投」和「返聯公投」問題上北京處於被動,很大程度是因為無法正視及妥善處理中華民國問題而感到困擾,對台海危機預防和管理之所以力有未逮,著力點甚少,深層原因就在於潛意識的對抗性思維。

陳子帛指出,「入聯公投」和「返聯公投」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前者基於中華民國無法獲得最起碼的國際人格而另闢蹊徑,注入台獨分離主張的內容;後者除了選舉動員的不得已外,更多是凸顯了對中華民國國號的堅持。

陳子帛的文章說,中國大陸已有資深台灣問題專家表示,台海危機事態證明,對兩岸關係中的「中華民國」問題,北京已經無法迴避,需要專門研究,積極面對。

文章認為,北京對抗性思維已經造成不少麻煩和困擾,這個問題不克服和改變,將來還會有麻煩,危機還會出現,困擾還會更多,這是很冷靜的觀察結論。

文章指出,北京對抗性思維指導下的對台政策決策過程,很難擺脫國共內戰及兩岸關係僵持對立時期的敵意和仇視,更無法準確反映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所倡導的「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的戰略要求,無法充分展示出北京在處理兩岸關係的戰略位置和高度,也無法適應當下及未來一段歷史時期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和發展。

陳子帛說,兩岸關係互動,及中國大陸對台工作重點,在於做好矛盾的轉化工作,同時還要注重避免和預防矛盾的激化。

文章認為,中國大陸避免和預防矛盾激化的工作,在對抗性思維的驅動下,難度更大,遭遇的瓶頸狀況更多。以最近奧運聖火赴台的問題,及圍繞台海危機所展開的諸多對應措施與效果來看,中國大陸對台海危機的預防和管理之所以力有未逮,著力點甚少,深層原因就在於潛意識的對抗性思維。

文章說,中國對台海局勢進入高危險期的判斷,也許正是對抗性思維下的必然結論。因為這個高危險期竟然出現在兩岸關係解凍和突破的近三十年之後,出現在兩岸無論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國力對比出現對中國明顯有利態勢之後,出現在台灣經濟對大陸依存度日益緊密及兩岸文化、經貿與人民往來遠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分裂時期水準之後,出現在中、美已就共同維護和管理台海局勢達成前所未有的共識之後。

文章指出,北京高層認為台海局勢進入高危險期,可能是兩個因素。一是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立場突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一台各表」顛覆國民黨既往的政策立場,國民黨作為島內遏制台獨分離勢力主要依靠和藉助的力量,似乎失去基本前提,讓北京產生明顯焦慮感。

其二,文章說,是台灣主流社會和主流民意對北京在國際空間寸步不讓,產生明顯的情緒反彈和牴觸情緒,北京「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訴求,在這次反制入聯公投、奧運聖火赴台問題上,幾乎無法產生預期效應,從而使北京失去過往這方面的定力。

陳子帛最後說,台海局勢高危險期只是表象,這個結論相信具有一定的爭議性。但如果不是表象,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對高危險期為何出現,北京也許需要更多的總結和檢討。

相關新聞
蘇貞昌過境紐約呼籲支持入聯公投
謝:兩岸開放須顧台灣主體性
男子擁毒遇警盤查被捕  起出海洛因百餘克
墾丁赤腹鷹過境  三萬多隻破今年最大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