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知名的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創辨人吳德朗,對推動兩地文化藝術交流不遺餘力,最近又隻身前往印度南部傳統卡塔卡利舞劇之鄉克勒拉省,協助地方表演藝術家將中華民間傳奇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入卡塔卡利舞劇以饗宴文化愛好者。
卡塔在印度梵文是故事,卡利是舞蹈,合起來卡塔卡利即謂之「故事之舞」,也就是「舞劇」,是目前印度最重要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結合了舞蹈、劇場與儀式,華麗、多彩的服飾與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多變的手勢,都是卡塔卡利舞劇歷久不衰、風靡世界的獨特劇場風采。
印度大文豪諾貝爾得主泰戈爾,曾向西方國家極力推廌卡塔卡利舞劇,並讚揚卡塔卡利集舞蹈、戲劇、啞劇、文學於一身,媲美西方的芭雷舞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卡塔卡利舞劇,集各種藝術之大成,特別是主要演員必須穿戴重達二十五公斤的高帽和戲服,上台前需要花三小時精緻複雜的顏面彩妝,有如京戲的臉譜。
對印度文化藝術知之甚詳的吳德朗,二十三日在克勒拉省濱海城市科慶接受中央社電話專訪表示,他發現名聲與美國好萊塢影劇世界齊名的寶萊塢電影和印度傳統戲劇,內容幾乎都與愛情和神話脫不了關係,因此想到中華民間故事也有許多是關乎愛情與神話,尤其相似的是膾炙人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內容盪氣迴腸,至今仍為許多人傳頌。
在去年觀看印度卡塔卡利舞劇表演之後,吳德朗立即想到將兩種不同文化與藝術融和在一起的構想,並告訴當時應邀在台灣訪問及表演的印度著名卡塔卡利舞劇藝術家卡拉曼得拉許朱。兩人當下就決定由吳德朗擔任導演兼製作人,許朱根據「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編寫印度版的卡塔卡利「蘇南達姑娜帕蘭」舞劇劇本。
至今花費整整一年才精心編寫完成舞劇劇本的許朱說,梁山伯在舞劇中名「蘇南達」,祝英台名「如娜帕蘭」。在這一年中他不斷構思如何將兩種不同文化和表演藝術融合在一起,並和印度多位知名卡塔卡利舞劇表演藝術家研擬溝通。許朱表示,演員們每多一次研擬,就多一層信心,深信卡塔卡利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舞劇必能成功。
也曾經改編寫過莎士比亞劇和演出的許朱說,愛情是不分種族、膚色,舞台上也只需要一種共同語言即可,就是印度卡塔卡利古典舞中常用於表示感情的情態,是一種任何人都看得懂的語言,也是卡塔卡利藝術的最偉大之處。
他舉例說,在卡塔卡利舞劇中,隨著音樂的韻律,梁山伯揚動著眼睫毛,轉動著眼珠,擺弄手勢,臉部顯示拘束與躊躇的表情,而男扮女裝的祝英台模仿男人的腳步動作,兩眼含情脈脈的凝視梁山伯,一切都盡在不言中,觀眾必能心領神會。
吳德朗表示,有史以來第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卡塔卡利舞劇團的主戲部分,最近兩天來在克勒拉省濱海城市科慶市政府禮堂排演的相當成功,將來計劃在印度公演後,全團移往台灣演出,可能的話也會繼續在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等熟悉「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的華人地區演出,增進文化藝術的交流。
但由於全團演員約二十五人,加上道具及旅行費用昂貴,吳德朗表示表演團也亟需外界的贊助。
吳德朗創辦的台北印度音樂文化中心,成立於二零零二年,是一個以推廣印度音樂、舞蹈、電影和旅遊的非營利機構,經常辦理台印文化活動交流、出書、講課,並設立網站,內容精彩豐富,是瞭解印度文化、藝術與旅遊的知識寶庫(網址://blog.roodo.com/india_portal以及www.indianandworldmus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