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埔里找李家同
南投縣的埔里有著好山好水,宜人的氣候加上純淨的水質培育出許多豐盛的特產,如茭白筍、米粉還有紹興酒等等。但鮮少人知道在這個921地震後重建的山城埔里,有一間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而這所大學裡更有一位在台灣藝文界享譽盛名的教授--李家同。
一輩子都在做「幫窮小孩補習的事情」,且深信窮孩子唯一的希望是來自教育的李家同,目前任教於暨南大學資訊工程系及資訊管理學系,30多年前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算機系博士畢業後便回國服務,曾在國內外獲得多項的榮譽肯定與專業上的傑出貢獻。
資訊界學者的他在藝文界也以業餘作家的身份同負盛名,在他的多本著作及發表文章中,幾乎都可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愛與對人性尊嚴的尊重。尤其他善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加上冷峻的生活觀察力,來道出對社會上諸多問題的看法與建議,充滿知識趣味的文字裡內蘊著真情的故事,讓人尋味再三也省思不斷。
在接受採訪前,李家同前一個行程是去埔里的「博幼課輔班」上課,就是替埔里鎮、信義鄉這一帶的貧困學生免費補習功課。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大學時期便喜歡和一群窮孩子「混在一起」,希望能藉由幫他們補習功課帶領他們脫離貧窮的夢魘。這個理念一堅持便是30多年,甚至在5年前更以具體的行動創立了「博幼基金會」。
與弱勢學童們一起閱讀分享
讓知識帶希望回家
談起創立博幼基金會,李家同說就是一個念頭:「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窮」和一種期盼:「藉由知識讓窮孩子將希望帶回家」。就這樣2002年他在埔里成立了博幼基金會,開始免費幫埔里和信義鄉弱勢家庭的孩子補習功課,課輔的對象從小學3年級到國中3年級。目前在埔里這邊受惠的孩子已經超過1千人,而知名企業如聯電、鴻海等也都受到李家同的精神感召,紛紛在公司所在地投入為貧困學生課輔的工作。
雖然目前參與的人數還並不多,李家同深信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在台灣各地開枝散葉讓更多弱勢的孩子受益。值得一提的是博幼基金會的課輔重點除了是課後補救教學外,也同時提供人文、品格之輔導課程,協助學童解決心理及行為偏差等問題。而課輔班的師資,是直接召募培訓當地的大學生及社區(部落)居民,來參與這項幫弱勢孩子「扭轉貧窮」與「預防犯罪」的計劃。
最令人動容感佩的是,我們發現李家同規劃的博幼基金會,長期目標不僅僅是要推展到台灣各個角落,乃至全球華人社會中的弱勢家庭,都將會是這個基金會所要服務的對象。
在「博幼」幫小朋友課輔
對教育的期許
終身投注於教育事業的李家同,對於現今的教育制度其實有著相當多的期許與建言。他認為現階段我們最迫切要做的是把小學教育辦好。他說所謂的辦好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全國小學畢業生都能具備整數、分數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能力,也就是萬一他們未能升學,還能讓他們具備踏入社會後能生存的基本能力。
李家同指出,目前政府並沒有對於國小及國中教育做品質管制,雖然我們號稱教育普及但學生在程度上卻有嚴重的落差,幾乎任何學生都可以順利畢業,但有很多鄉下孩子小學畢了業卻什麼都不懂不會,其結果是產生了大批毫無競爭力的公民,這是我們教育可悲的地方。
此外,因為我國法律規定義務教育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大城市的孩子普遍地可以享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對於這種城鄉義務教育經費相差甚遠的現象,李家同感慨的說:「我們的教育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漠視弱勢團體。」多元入學也使弱勢孩子大吃其虧,因為窮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參加甄試。
針對教育部現在推行一綱多本的教改政策,他表示那也只對家庭優裕、功課好的小孩有利,對窮小孩則會是極大的負擔,因為沒錢買參考書、回家沒人輔導,所謂多元化的活潑教學內容只會讓他們更無所適從。
再談到教育部規定小學生要學英文的政策,他認為從幾年級開始學英文並不重要,一週才只有兩堂課,小孩天生都是貪玩的,如果回家沒人督促寫功課、復習功課,很可能隔週來便忘了,反而容易造成學生的挫折感。至於家庭環境好的學生,一般都可以藉由補習班或家教來提升能力,貧困學生的父母不是太忙就是已經失業,是完全沒有能力幫助他們的。
深刻體會到這是一場很不公平的競爭,李家同在著作裡曾多次謙虛的表示:「如果我算出人頭地的話,那也只是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好。」
對於我們社會常有聲音質疑現在的大學生素質大不如從前,他有不一樣的想法,他認為:「過去大學生需經過嚴格考試且錄取人數較少,現在教育鬆綁了,廣設高中及大學,很多學校甚至於招生不足,也因此讓很多本來不夠資格入學的學生進入了高中和大學。不一樣的背景與條件如何拿來做比較?就如同過去的國中叫初中是必須要經過考試篩選的,現在的國中生素質也絕對比不上過去啊!」
幫讀者們在他的新書上簽名
為實現理念與時間賽跑
盡心關懷弱勢族群之餘,他的邀約活動經常是全年滿檔,為了宣揚理念,雖然年近70歲卻仍活力十足的他可說是在與時間賽跑,他真的把一天當48個小時在用。
面對當前諸多的社會亂象,李家同有感而發的說,我們國家有很多人都得了「自閉症」卻不自知,成天只對自己的事感興趣,不曉得這世界上還有一些更弱勢、更需要去關心的人。他覺得社會上應該多去重視一些被邊緣化的人(social outcaste),那麼像更生人殺副教授、媳婦殺婆婆、兒子砍父親等等的社會悲劇才能不會一再重演。
他也特別強調所謂的邊緣人和一般的精神病人是不一樣的,好比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兒子也可能得精神病,而被這社會邊緣化了的人則大都是窮人、社會階層低的一群人。這也是他創立「博幼基金會」的主要宗旨:讓窮孩子將知識帶回家,進而能幫他們脫離貧窮、預防犯罪。
身為科學人的他聊到對「生死觀」的看法有著絕對的輕鬆與自在。他認為:「生死本來就是自然界的現象,也沒有什麼好探究的。如果人人都想永垂不朽,那這地球的資源肯定會被提早用光。」倒是對所謂的史前文明(古文明文化),李家同承認,的確現在地球上有很多文物的存在是無法用科學去解釋,像高度古文明的曾經存在確實好像是合乎邏輯的,譬如英國的巨石文化就是一個無法解釋的例子。
在世界上最頂尖的學府學得一身本領卻回到故鄉一展長材、貢獻所學,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長住台灣而不是居留在歐美等其他生活水平更高的國家時,李家同很直率的說他還是喜歡跟中國人住在一起、玩在一起,感覺上比較親切自在。
訪問接近尾聲,他輕啜了口茶後起身至書櫃裡抽出兩本書遞給了我,我一看是「博幼基金會」出版的「讓知識帶希望回家」與「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原想把握機會再多詢問他幾個問題,突然研究室裡的電話響起了,原來李教授另一項Call in的電話訪問已經進來了。時間緊湊之餘李教授仍然貼心地安排學生送我下山,讓我對他的大師風範又多了份景仰。
李家同教授近照
李家同其人
李家同(Richard Chia-Tung Lee)1939年出生於上海市 ,是資訊學者及業餘作家,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學歷:成功中學(初中) 師大附中 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系碩士、計算機系博士
簡歷: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兼代校長
靜宜大學校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榮譽: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85、1987、1989、1991、1993)
中華民國資訊學會資訊榮譽獎章(2001)
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2004)
中原大學榮譽博士(2005)
經濟部二等經濟獎章(2005)(//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