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明:評胡、溫用繁體字提字寫信
【大紀元9月15日訊】一
今年夏季德國《經濟時尚導報》刊登了胡錦濤的題詞:「高瞻遠矚」,不僅有落款還有紅色印章。非同尋常的是,該題詞不是自左至右,而是恢復過去的傳統,自右至左,橫寫。其中遠字寫作繁體的「遠」,應該是他本人想到是給海外華僑的題詞,所以儘量按照傳統的方式,而且屈指算來,胡錦濤(1942年生)入小學啟蒙當在1949年前後。當時的教學完全是傳統的繁體漢字,而且小學還有毛筆字的功課。因此胡錦濤還有傳統漢字的印象,還能寫出幼年臨帖功底的毛筆字來。不過,「囑」字卻錯
成了簡化字。繁體應該是「囑」。繁簡夾雜,很不規範。
無獨有偶,海內外報刊又刊登了溫家寶多次給香港新界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中華基督教中學學生寫信的消息。這些信的不同尋常,在於是用繁體字,直寫,從右到左。內容大致是說,希望他們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香港,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回報社會,「香港的未來是屬於你們的﹗」按年齡推算,溫家寶(1942年生)應該從小學過繁體字。不過從照片上看,信封上仍然是簡體為主,簡繁雜陳,
並不統一規範。倒是下邊的簽名,繁體都寫對了。
另外,溫家寶還用繁體字寫過一封信給新西蘭的一位台灣華僑女記者,海外中文媒體也曾有報導。關於溫家寶用繁體字寫信,中國新聞社的報導少不得有些評語,除了照常歌頌以外,倒也提到了港台知識份子對於漢字簡化的不滿,例如糟蹋了傳統文化,破壞了中文之美等等,然後又重談官方老調,說什麼簡化字提高了人民的識字率,對掃盲有貢獻。這種論調完全是違背現實的胡說。台灣和香港沒有實行一天
簡化漢字,文盲遠遠低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實行了簡化,半個世紀過去,到2006年15歲以上的文盲仍然高達1.16億人(據新華社2006年9月9日報導)。
文盲現象跟教育投資、社會安定、尊重知識份子等因素直接相關,跟漢字的筆畫多少全無關係。漢字簡化糟蹋了傳統文化,卻並不能迅速掃盲,是中國共產黨在文化上最徹底的失敗之一。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促成統一,功勳卓著;共產黨造成一國兩字,損害了兩岸最重要的統一根基,該當何罪?
胡錦濤和溫家寶作為黨政最高領導人,相繼用繁體字給華僑題詞、給香港兒童、華僑記者寫信,到底傳達了什麼信息?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條,香港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除了使用中文以外,可以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第136條,香港特區政府自行制定有關的教育發展和改進政策,…….包括教學語言等政策。既沒有規定是普通話還是廣東話,也沒有規定是簡化字還是繁體字。幸虧沒有定死,否則規定要用簡化字,會有更多的香港同胞抱怨,更讓台灣同胞敬而遠之。
胡溫兩位的繁體字書寫,應該是向全世界華人表明態度,尊重海外華僑和港台同胞的文化習慣和傳統認識;不敢強行推廣簡化字。不少人最近談到,台灣人筆下經常出現簡化字,許多大陸人不免沾沾自喜,以為簡化字贏了。其實他們不知道,台灣人寫的是行書簡字,跟我們的簡化字有很多雷同。1980年左右,國民黨元老級人物陳立夫等人主持台灣教育部完成了一次新的文字改革,就是編寫了一本《標準行書範本》,把一部份中國民間長期存在的俗體簡字包含在內,供五年級以上的青少年習用。官方的書刊仍然堅持正體漢字,教學也依然是正體漢字。傳統一脈相承,民間書寫可以作為行書,使用俗體簡字,方便迅捷。這些簡字有585個完全跟大陸的簡化字相同,金部61個,馬部34個,鳥部31個與大陸簡化字略有不同,十分相近。很多偏旁如言、車之類則與大陸一樣,還可以類推簡化。台灣的改革證明,這樣既承續了傳統的文化,又方便了民眾的書寫。
二
大陸的簡化實在是得不償失,徒然讓人民疏遠了傳統,戕害了文化的精華。留德學人彭小明最近已經完成《漢字簡化得不償失》書稿,從認知心理學、電腦文字處理等方面全面否定了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易記的說法,從民間行草簡字的歷史否定了簡化字提高了民族書寫效率的說法,指出漢字簡化得以貫徹是中國共產黨借用了反右運動暴力的惡果。簡化字喪失了漢字寶貴的文化基因,阻礙了中國大陸人民接近
古典文獻,損害了民族的文化傳承。簡化字對於電腦文字處理和漢字文化圈的整合都是得不償失的贅疣。漢字難的論調是西方歐洲中心主義的偏見,是蘇聯語言階級論對中國影響的殘餘,為復興中華民族文化,讓漢字文化圈重新建立自信,必須逐步識繁寫簡,恢復正(繁)體字為官方用字,恢復小學的繁體字教育,將簡化字降格為民間書寫體,(成年人暫不會寫繁體字也沒關係)。從綠色文化意識出發,漢字文化跟自然環境一樣,也是人類文化生態的一部份,不容任意宰割和破壞。中華民族必須維護和保衛漢字文化,使之與其他各民族文化並立於民族文化之林。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漢字簡化得不償失》近期將在香港夏菲爾出版社出版。
(─轉自《歐華導報》題目有改動)(//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