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一日電)早餐吃得好是國人的養生秘訣之一,在外島金門,最著名的元氣早餐就屬「廣東粥」,不但是當地鄉親儲備一天活力的泉源,也讓曾經戍守前線的將士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金門人稱「廣東粥」為「粥糜」,顧名思義即是將米粒和大骨熬得糜爛做為粥底,等顧客上門,再以小鍋一碗一碗的煮,一般是加上里肌肉、肉丸、絞肉、豬肝等及調味,最後打上一個雞蛋、灑上油蔥、芹菜末、胡椒粉即成香噴噴的粥品,最大特色就是看不到米粒。
說起金門廣東粥起源,不得不提到位於金城鎮東門一級古蹟「欽旌節孝坊」旁的金門第一老店「壽記廣東粥」。
有地方「文史活字典」之譽的顏西林老先生,年輕時即是「壽記」常客,他說,「壽記」大約是開設在抗戰前,創辦人翁文壽行船到南洋回來,將廣東粥做法帶回金門開店,就取自己的「壽」字做店名,不過,當時稱為粥糜,後來稱為「廣東粥」還是1949年國軍進駐以後的事。
「壽記」由於接近東門舊吧剎(市場),食材最新鮮,特別是粥底,翁文壽的媳婦黃秀金還記得是凌晨二、三時即起床熬一大鍋的粥,因為是用木柴細火慢熬,因此,大骨湯才能入味。
由於廣東粥做法費工,翁文壽在民國五十幾年時「金盆洗手」,不過並沒有傳給子媳,而是讓給外甥孫經後來轉兩手,現在是由年輕的李姓老闆掌廚。
有趣的是,人稱「麵線壽」的翁文壽,不是賣蚵仔麵線,而是廣東粥,而金門第二家賣廣東粥的「永春」,老闆也姓翁,人稱「憨利」的翁利,剛開始也在欽旌節孝坊旁的靈濟古寺擺攤,後遷到西門菜市場,再遷附近外武廟旁營業,日前才又遷到莒光路尾,也是老一輩金門人熟悉的老店。
廣東粥剛開始時,在金門算是奢侈的早餐,因此,主要顧客為金城市區街上商家,後來國軍進駐後,成為早起部隊負責採買官兵最大的福利,逐漸打開知名度,各家廣東粥店也相繼開設,而且隨著經濟好轉,成為大眾化的美食,老饕都知道,如果再配上剛起鍋的油條,滋味讓人叫絕。
廣東粥不僅在烽火中撫慰軍民肚子,也是達官顯要的美食,位於東門模範街尾的「新興小吃店」,即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到金門巡視時惠顧的老店,店內的老照片、和老闆洪水樹提供給金門國家公園內蔣經國紀念館陳展的餐具,見證這段歷史。
廣東粥是金門人的元氣早餐,一碗熱騰騰的廣東粥,配上剛起鍋的油條,讓人齒頰留香。//中央社
而且新興小吃店的許姓女婿,更是飄洋過海在台北縣金門人聚居的永和市國光路開店,把經國先生喜歡的廣東粥口味,東傳到台灣本島,發揚光大,無論是金門鄉親、或曾服役金門的官兵,都能就近追尋有總統味道的廣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