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生:中共喉舌的「霉」體效應
【大紀元8月9日訊】隨著十七大的接近,喉舌的紙陷包愈而發酵,至今已臭不可聞,再次達到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目的。 據北京新聞從業人員透露,近期當局對媒體下了禁口令,要求不要報導「負面新聞」。 連收看一向「親共」的鳳凰衛視也屬違法,以傳播中共喉舌霉毒為能事,想藉此分享到進入大陸市場特權的海外媒體大概會從中有所反思. 喉舌的霉體效應同時擴散至互聯網,8月1日,由新華網、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百度網等20多家知名網絡媒體聯合向全國網絡媒體發出倡議:抵制虛假新聞,營造和諧網絡新聞環境。與會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蔡名照還強調,網絡媒體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6.25重要講話,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好迎接十七大網上新聞宣傳是當前網絡媒體界的首要任務。
「負面新聞」本來就被喉舌媒體幾經過濾或潤色,鳳毛麟角實在罕見. 中宣部為此還下發過文件,限制27類事件不能報導,包括:突發事件、法輪功案件、計劃生育事件、下崗工人、農民失地等等. 有人想炮打中宣部,其實任何中共官員對「負面新聞」皆可橫加干涉。據華盛頓郵報說,中共商務部長薄熙來曾下令,不得對瀋陽和大連這兩個遼寧省主要城市進行負面報導。地方政府對本地的「負面新聞」尤其敏感,形象似乎只能靠禁令來提升,時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指示」發生. 前不久,南京市召開新聞發佈會,要求全市包括媒體在內的各個相關單位,今後在對南京夏季高溫的報導時不再使用「火爐」這個詞, 而在西方國家,「雞毛蒜皮」的負面新聞總是被窮追猛打,對占話語權優勢人物的不利信息甚至到捕風捉影的程度,除偶爾有些打趣逗笑的花邊新聞,「正面新聞」幾乎渺無蹤影。一個國家的尊嚴不是從趨炎附勢中贏得,而是由維護弱者的尊嚴和對死者的尊重所體現。「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憂患意識的匱乏是社會風尚敗落的標誌之一。也是腐敗現象的溫床.「負面新聞」不可見,同情憐憫之心無所適從,更無法形成問責的公民社會,幸災樂禍的看客卻越來越多。 日長月久,中國人的命似乎更賤,這是中國人在海外被歧視的原因之一,而大陸成了自以為外處水深火熱,自身太平盛世的愚民的天堂。
中共喉舌所謂的「正面新聞」,一是通過掩蓋,就像已病入膏肓的前副總理黃菊,塗脂抹粉地一再表演「指示」;二是加以欺騙,例如,喉舌竟然會無恥地報導,遇到領導人的視察,「災區人民像過年一樣」;三是搖身一變,壞事變好事。 比方說,對不聽話的貪官開除出黨,反而維護了黨的「先進性」,當然總是以國家的墮落為代價,因為中共不會取消貪官的國籍;四是添油加醋,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共吹噓為七千萬人次的「經濟奧運」為題。 8月6日,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接受了來自中央媒體的專訪表示,世博會第一次選擇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大國舉行,舉辦世博會是國家行為,中國機遇,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 習書記是真的健忘?還是…1999年的昆明世界博覽會,「政府投資額高達290個億,淨虧280億」大概不是空穴來風. 其後,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得不償失還記憶猶新,精明的法國政府在爭取到上屆世博會舉辦權後又半途而廢,說明世博會對外國遊客漸漸失去了吸引力。
說到「虛假新聞」,網絡媒體判斷依據為何?中宣部曾特別規定,各級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在接待新聞採訪團時,要牢記黨性原則,恪守政治紀律。凡涉及災難所造成的人員死亡以及經濟損失的具體數據,必須經中央統一口徑之後再向外發佈。輿論導向被定為作新聞的根本,中共最高喉舌才是虛假新聞始作俑者,篡改的史實、虛構的故事、塗抹的人物、刪節的畫面不厭其煩地在這類媒體上販賣,午間半小時及晚間新聞聯播中插入政治宣傳的「紅色的記憶」。 先不理紙陷包醜聞,最近又有網民打假趣聞。軍報、軍刊和黨報近半年來高調宣傳一名擁有41枚軍功勳章的「共和國第一代戰鬥英雄」池炳文,被揭是假「英雄」。網民仔細研究刊於3月《解放軍畫報》封面的「戰鬥英雄」相片上的軍功章,發現其中不少是假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尤其是網民,可見網絡媒體越俎代庖地判斷真偽,其用心還是為了輿論導向。 即使不能夠揭發所有的真相,網民的見證敘述或傳播究竟違了何法?中國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訊秘密受法律保護」,而《新聞法》的出台一直是只聞雷聲不見雨。 謠言止於公開,而以首長的「指示」或各地臨時「禁令」逮捕網民,違憲與人治一舉兩得。
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倒計時整整一年的時候,中共喉舌的「霉」體效應到了衝刺階段,在關押記者最多這塊「金牌」上再接再厲,藉助「金盾工程」傳向大陸網絡「霉」體,為攬括壟斷假新聞的全能冠軍作好準備。
8月8日於巴黎@(//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