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外交官在華離奇死亡 南韓低調回應耐人尋味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亞洲時報 Sunny Lee北京撰文/章彊編譯) 最近,一名南韓外交官在北京離奇死亡。由於事態敏感,眾多媒體對這一消息報道極少。在低調調查的背後,兩國到底是在賣弄什麼玄虛呢?對此,分析人士眾說紛紜。

事主是南韓駐中國大使館政務公使黃正一(52歲),他因吃了便利店買的三明治後感到不舒服, 7月29日駕車到北京一家醫院去看病。醫院為他輸液後沒多久,他開始呼吸困難,20分鐘後便停止了呼吸。

對黃正一的死因,中國與南韓看法不一:首爾方面認為,這是一場醫療事故;但中國相信,是突發的病情奪去了黃正一的生命。

因食品安全問題與假藥醜聞,中國已與不少國家打起了「口水仗」。而此時發生南韓外交官死亡的事件,再令中國陷入不利處境。

自然,中國要求國內所有媒體噤聲。在北京的各大媒體中,只有《新京報》斗膽發表了簡短報道;儘管事發地在北京,廣州省的《新快報》也發現了這則頗有價值的新聞,並作出轉載。

同時,北京還對外國媒體作出了警告。8月10日,中國衛生部發言人毛群安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對於南韓駐華公使黃正一先生在北京去世,我們表示沉痛地哀悼,也很遺憾……但同時,我需要提醒的一點是,我們注意到,有一些境外媒體在整件事的結果還未公佈之前借題發揮,肆意攻擊中國的食品和藥品管理,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事發已一個月了,由於中國與南韓均沒有公佈進一步的信息,媒體對該新聞的興奮度也連連下降。不過,分析人士正用新視角來解讀這一事件。

首先,就北京而言,它當然希望讓全世界忘記此事。反而是首爾前前後後的低調姿態,著實令人難解。一位觀察家說:「這的確很奇怪。我的印象是,南韓外交官可能因醫療事故而死在一間中國醫院,但南韓卻希望盡可能地低調處理此事。」

即使中國表示,願派官員參加8月14日的遺體告別告別儀式,但南韓駐北京大使館還是以「將作為內部活動舉行」為由予以謝絕。南韓媒體曾刊載文章,抱怨北京在事件調查中態度「不真誠」。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否有意表達對中國的不滿,拒絕對方官員出席葬禮的舉動,無疑是南韓外交的失敗。

有觀察家說:「中國計劃派出一位外交部高級官員,至少是負責亞太事物的司長級別,但首爾方面斷然拒絕。南韓的這一錯誤舉動,正是北京所期待的。」

這位觀察家認為,這顯示南韓缺乏外交的精明頭腦。他說:「中國覺得應作出外交姿態,對黃正一的死亡表示哀悼,而首爾則表示沒有這樣的必要。既然沒有中國官員出現在他的葬禮上,這一事件就不應該被外交化。

「在外交活動中,一言一行都有著特殊的含義。中國提出願派官員參加葬禮,可被解讀為北京『承認』對南韓外交官之死負有責任。然而,首爾的拒絕卻徹底褪去這一事件的外交色彩。如今,這只是黃正一家族的私人事情了。顯然,南韓在處理此事時欠缺深思熟慮。」

在這位觀察家看來,黃正一的死,本來為南韓提供了絕佳的外交機遇。面對國際社會對其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的指責,中國一直在絞盡腦汁地進行反擊。不論北京承認與否,南韓外交官的死肯定會被扯上這方面的問題。

他說:「南韓得到了一個發鏢的機會,卻沒有好好珍惜。」

中國的分析人士稱,南韓在此事上未顯示出精明的外交手腕;但一位南韓的觀察家卻看法不同。「事情的發展是不符人們的直覺的。我們應從兩國關係的角度進行理解。

「最近,中國與南韓的關係一直處在蜜月期。中國前外長李肇星曾對南韓前外長、如今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在他臨海的山東老家,每天早上,都能聽到對岸南韓的雞鳴聲。這說明,兩國關係非常穩固。」

事實上,目前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南韓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中國還是南韓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包括三星電子與現代汽車在內的約4萬家南韓企業,紛紛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孔子學院,就位於首爾。在中國學習的外籍學生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南韓。

8月24日,兩國還舉辦了多種紀念活動,以慶祝建交15週年。有人事先擔心,黃正一事件可能會給兩國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事實似乎證明,他們錯了。

上週,南韓駐華大使金夏中頻頻在中國媒體上露面,甚至還出現在一家中國電視臺的談話節目中。他把兩國關係稱作「全面的合作夥伴關係」,並解釋說,這是指「在沒有嚴重分歧和利害衝突的情況下,在各個領域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的合作關係」。

一位不願具名的南韓學者說:「考慮到這些因素後,可能是中國在黃正一出事後,便迅速通知了首爾,尋求諒解。權衡之後,南韓也就沒有對中國採取外交行動。

「作為回報,北京一定給了首爾一些好處。我認為,很可能與六方會談或經濟協議有關。否則,發生這麼大件事,作為主權國家的南韓如此低調,顯然是說不通的。即便換了是外交實力比南韓弱的國家,肯定也要進行強烈抗議。」

總而言之,南韓表面看在外交官死亡事件中表現不佳,實際上這很可能是它為幫助中國挽回面子而達成的協議。然而,南韓的主流觀點認為,首爾之所以缺乏與中國抗爭的勇氣,是因為其兩千多年來附屬於這一強大鄰國,從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中國情結」。

作者Sunny Lee是在北京生活了五年的作家兼記者。他來自南韓,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韓九難民遭中國遣返 南韓政府道歉
南韓致歉 中共遣返北韓難民受譴責
南韓制定「外交官酒後駕車管束指針」
朝限期駐外人員及商人5歲以上子女返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