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腸症治療有新選擇 小腸移植提高存活率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三日電)台灣每年有超過一百位短腸症或腸蠕動不良等末期小腸衰竭病患,過去只能靠全靜脈營養治療,但因極易因導管感染而引發敗血症等併發症而死亡;如今有新的治療方式,亞東醫院引進小腸移植技術,將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與小兒外科主任陳芸主持的小腸移植醫療團隊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引進小腸移植技術的過程。
陳芸表示,所謂短腸症包括嬰兒腸長在十公分以下、成人在五十公分以下且無迴盲瓣,以及先天性腸膜發育不良等病患常因小腸衰竭而死亡,目前只能採全靜脈營養治療,但極易併發肝功能障礙、主要靜脈栓塞、反覆靜脈導管引發敗血症及經常性脫水而死亡,否則就需小腸移植。
她說,小腸移植技術困難,目前僅有中國大陸及日本傳出零星個案,於是在醫院指派下前往美國深造一年,學成返國後組成醫療團隊,已於日前完成動物小腸移植案例,經衛生署審查通過,成為國內唯一可進行小腸移植的醫學中心。
她強調,近期將執行國內第一例小腸移植手術,以國外經驗,目前有二十一個國家共六十五個醫學中心施行一千三百例以上小腸移植手術,存活率逐年提高,以美國為例,移植後一年存活率達九成、五年存活率也可達六成,可為末期小腸衰竭病患提供一線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