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祭賽陣頭 已延續族群融合傳統精神
【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二十六日電)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中元節,最具國內外知名度的就是傳承一百五十三年的雞籠中元祭,這項因當年漳泉移民械鬥造成眾多死傷後,改以賽陣頭方式來解決衝突的傳統,延續一百五十多年,讓悲天憫人及族群融合的精神綿延不斷。而重頭戲的放水燈遊行及放水燈,更讓基隆成為不夜城。
聞名中外的雞籠中元祭,深具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傳說,中元祭是起緣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八月 的「漳泉械鬥」,當時因為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即將發生之際,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平息了可能再次引發的械鬥衝突。
取而代之的,則是以字姓輪值主普,輪流舉辦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野蠻行為,雞籠中元祭開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三年的歷史,目前基隆市有十五個主普單位。
中元祭是由俗稱鬼月的老大公廟開「龕門」揭序幕。其中,「龕」的原意為「塔」或「塔下室」,觀念是埋在老大公廟的義民遺骸,而依龕的意義活用,表明老大公廟的神格已逐漸提高成神格,龕門位在廟堂主殿左側,平日上鎖,每年只在農曆七月一日開始,開龕門意思,象徵讓好兄弟(鬼魂、幽靈)離開陰間,到陽間接受一整個月的奉祭,鬼門開到農曆八月一日關龕門(關鬼門)為止。
而在鬼月中,民眾會準備豐富祭品來祭拜好兄弟,普度由陰間來到陽間的孤魂幽靈,祈求平安、事事順利;而聞名中外的中元祭,之後再進行主普壇開燈放施、迎斗燈遶境,接著就是今天最為重要的放水燈遊行及放水燈,再來是明天的公私普施。
至於斗燈則是代表著同宗姓血緣關係,在斗燈上之尺、剪刀、秤、劍、鏡子,各自代表著各項吉祥意義,而各宗姓手爐交接象徵著「代代薪傳」;放水燈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陸地共享。
由於雞籠中元祭傳承一百五十多年,每年都是中元節最重要的祭典活動,而重頭戲的放水燈遊行,兼具遊行及競賽的意義,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夾道觀賞,也讓基隆成為不夜城,也將輸人不輸陣的精神發揮到最高點 ,這項活動成為基隆最為知名的全國性民俗活動。
至於放水燈,目的是在為水路孤魂照路,引領好兄弟上岸共享普度,才能使水陸兩界的陰客靖安,放水燈地點在八斗子望海巷附近,在誦經祭拜儀式後,各宗親會將水燈放至海面,引火燃燒,水燈隨浪潮漂流,傳說,水燈頭漂流愈遠引渡孤魂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