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國戰後十餘年 行乞密度猶高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戰爭之後 台灣NGO柬埔寨希望工程專題二(中央社記者馮昭磅針市二十五日電)上午從金邊啟程,沿著七號公路往北,車內呼呼吹的冷氣也趕不走烈日帶來的燠熱,直到午餐在磅針市餐廳裡一邊吹冷氣,又灌了瓶可樂之後,神清氣爽走出餐廳,一名拄著鐵拐的乞丐以渴望的眼神遠遠望著我們。
下鄉巡迴華校家庭訪問的一個月,知風草協會社工員三餐自理,一般多在經濟實惠的柬式自助餐店解決,這天難得到有炒菜炒飯的「高檔」中餐廳用餐。
說「高檔」不僅因這家餐廳地點好,大街上的三角窗店面,最重要是有冷氣。選擇冷氣包廂用餐,每人要加收一千柬幣(約新台幣八元),太陽下山前除非必要,餐廳裡不開燈,這在柬埔寨不是怪店,只是反映了錢花在電費是屬奢侈行為的事實。
乞討是貧困國家共同現象,不過窮鄉僻壤鮮有行乞者,窮人從鄉村湧進都市,越大的城鎮行乞者密度越高。汽油一公升要一美元,開車算是有錢人,因此大城市加油站附設的便利商店門口丐幫聚集,或斷手、或斷腳、或眼盲,還有個頭瘦小的孩子抱著小小孩,怯怯對著每個來往的外國人伸出手說「給我錢」。
磅針市是柬埔寨排名前五名的大城,餐廳外總有乞丐徘徊,眼前這位引起注意的,不只因為他就站在我們要搭乘的車子旁,主要是他的鐵拐太奇特,外型類似一根鋼筋,上頭和中段各有一節把手,鐵拐的底部是一坨水泥塊。
餐廳員工說,他乞討好多年了。知風草文教協會創辦人楊蔚齡上前詢問他受傷經過,他比手畫腳訴說自己被地雷炸傷截去右腳,最大的兩個孩子沒錢讀書,十多歲就到小餐館當長工‧‧‧說到激動時,揮舞的兩手離開拐杖,左腳挺直站立,剩半截的右腿恰恰放在鐵拐中段把手上,下半截細長酷似鋼筋的鐵拐直挺挺立著,就像他的小腿,而那坨水泥是腳板。
正好車上有對伊甸基金會贊助的柺杖,乞討者驚訝地從知風草協會社工員劉淑菁手中接下,迫不及待拄著輕巧新拐杖,飛也似地來回「跑步」,臉上滿是笑容。
趁著他在試用新拐杖,我們提起怪鐵拐,直呼「哇!」「喔!」看到一群人輪流拿他的鐵拐,還發出驚嘆聲,他緊張了,急忙拿回說「這個可以當廢鐵賣錢」。原來,他以為這群人想拿走這根還能賣錢的鐵拐,而我們只是好奇這麼粗的鐵棍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