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恆湛台北二十五日電)「大海是蘭嶼的田,我們拼板舟航向你們的台北,希望台灣的人瞭解,台灣大漁船侵犯了蘭嶼的田,讓達悟族生活在恐懼中」,耆老王田區在完成拼板舟航行六百公里壯舉後,娓娓道出達悟族對生存權利的憂慮。
十四人座的蘭嶼拼板大舟「ipanga na 1001跨越號」六月十九日從蘭嶼出發,歷經台東、花蓮、宜蘭、基隆、關渡、淡水等地,近六百公里的航程後,在七月底抵達台北淡水,為歡慶達悟族人完成首次壯舉,原住民族委員會特別舉辦了盛大歡迎會。
達悟族耆老王田區受邀代表發表感言,他沒有大聲描述這趟航程的英雄事蹟,反而娓娓道出近代大島(台灣)的國家與人民對小島(蘭嶼)有形與無形的入侵。
近百年來,自主封閉的小島(蘭嶼)不知不覺地被吸納,進入不遠處大島(台灣)的國家體系之下,這段現代化過程中原初的相遇,讓蘭嶼人充滿挫折與不愉快。
隨著大島政權的更迭,從日本人、國民黨人到民主化後的台灣人,蘭嶼人僅能默默接受大島人給予的現代化「德政」,從便利的鋼斧到水泥房,現代國家教育到核能廢料,再到台灣的機動漁船,大島的德政每每變成小島的「惡靈」。
近年來,捕飛魚的台灣船隊,就這樣駛進達悟族的傳統漁場,飛魚季中達悟族拼板舟刷刷的槳聲,和台灣漁船轟隆轟隆的馬達聲形成強烈的對比,迴游蘭嶼的飛魚很難在台灣漁船精良的捕魚「技術」下逃過一劫,而達悟族人在技術不如人下,最終僅能撈到殘存的漏網之魚。
當飛魚民族捕不到飛魚,凝聚漁團的拼板舟逐漸失去了下水捕魚的原初功能,年輕一代的達悟人寧可做工賺錢買機動船,也不願遵循祖先的足跡入山尋找上等造船的龍眼木,達悟人底層的文化因子,正在傳統與現代間逐漸流失。
夢想航行計畫的籌畫人夏曼‧夫阿原(郭建平)說,這次拼板舟的航行計畫,達悟族不再是大島的配角,達悟族用行動告訴台灣的人,做為一個海洋國家應有的態度是什麼,他們將拼板大舟取名「ipanga na 1001跨越號」,就是要「跨越」島與島的界線與隔閡,也要跨越那傳統與現代間的不愉快。
「大海不應該是島與島間的阻隔,而應該是一條互相了解的通道」,籌劃這次夢想航行計畫的紀錄片導演林建享這樣說著。希望「ipanga na 1001跨越號」就這樣載著台灣人的祝福和友誼,帶領達悟族人順著通道,找回祖先留下來那份最豐富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