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防治
【大紀元8月20日訊】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悄然侵蝕骨骼的疾病,由於未立即呈現症狀,因此容易被民眾甚至醫護人員所忽略。以美國為例,60歲以上的婦女,有1/3以上是直接或間接死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併發症。專家預測,1990年~2050年,因為人口不斷老化,該症引起的骨折率將上升6倍。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鬆是以同年紀女性的骨質密度平均值做為標準,當小於負2.5個標準差時,才稱為骨質疏鬆。
骨質的新陳代謝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衡定,年輕時的骨骼接受較多的活動刺激,造骨細胞旺盛,骨骼會變粗變硬,約30歲時達尖峰,之後會受年齡、荷爾蒙、營養狀態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而漸漸流失,逐漸讓海綿骨疏鬆呈空洞化。骨質疏鬆症即是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時將導致骨骼脆弱,增加骨折的危險性。
骨質疏鬆最大的敵人就是骨折,預防骨折相當重要。骨折最常發生在脊椎、髖部、手腕、肩等部位,往往不經意輕微的跌倒就可能發生。過了中年視力逐漸變差,常有老花眼、白內障,最好找眼科醫師矯正或治療,減少跌倒的機會。長期服用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也容易導致頭暈眼花,建議這類慢性病患要慢慢起身走路,避免摔跤。家中有年長者,防滑防跌的居家安全裝置不可少,適當的助行器、浴室多加設扶手、半夜如廁要留適當燈光避免視線不明,或床邊設置便盆等生活習慣調整等。
骨質疏鬆的治療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等方面。藥物治療需經醫師的評估方可使用,目前以雙磷雙鹽加上抑鈣激素是治療骨折、改善骨質疏鬆的標準用法。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均衡,選擇富含鈣質的食物,每日1至2杯牛奶;勿攝取過多的纖維、草酸、植酸的食物,避免造成鈣質吸收不良;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少喝酒,少抽煙,維持適宜的體重,規律的運動等。
如果能同時兼顧正確的營養、運動、戒菸與預防跌倒,其實不難預防骨質疏鬆症。不同年齡階段強調的重點不同。30歲之前骨骼仍在生長,需要加強營養與運動,讓骨骼打下更扎實的基礎;停經後要評估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至於骨密檢測,因為偽陽性高,不必太早做或過度檢測,50歲左右檢測即可。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mg,建議可多攝取乳製品、發酵乳(酪)製品,例如義大利麵或起司,可很快獲取足夠的鈣。據研究,發酵乳酪製品在腸胃道的吸收優於牛奶。
如果已經習慣從牛奶補充鈣質的人,醫師建議適量飲用,一天喝1~2杯即可,以免增加鈣的代謝或骨鈣的游離,甚至造成腎臟負擔且增加熱量。維生素D能增加小腸對鈣與磷酸鹽的吸收,且具有調節血清鈣、腎鈣、骨形成與骨再吸收的作用。從食物中攝取足量的維生素D,再經過適當的陽光照射,能促進體內鈣的增加與平衡。一般建議每日維生素D攝取量為400IU,利用清晨或傍晚曬3~5分鐘太陽,再搭配運動,有利於骨合成。
許多人以為,造成骨質疏鬆的主因是缺乏鈣,其實另一原因是缺乏適當運動,年輕時累積太少骨本。年輕時要多從事跑、跳等對骨骼有機械性刺激的運動,隨著年紀增長可改為慢跑、游泳等安全的運動。適度的運動可增進肌肉張力與彈力,增強骨骼耐受度,並增加骨骼血流量,使骨骼營養良好,增加骨密度。
骨鬆專家們皆建議選擇負重運動,讓身體有機會與地心或水平產生對抗的力量,增加骨合成。負重運動包括健走、跑步、打球、跳躍運動、登山、踩跑步機、舉重、啞鈴操等等。推薦中老年人可以站在水中走路或做有氧運動,透過水浮力,可減輕對膝蓋的承重。
此外,抽菸會干擾體內荷爾蒙代謝,因而抑制女性荷爾蒙對骨骼的保護作用,讓骨質流失更快。有醫生認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應開始預防骨鬆,愈早養成保養骨骼的良好習慣,才可使骨骼永保健康。調整生活方式,戒菸、多運動、適量接受日照、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加強骨本,就從現在開始做起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