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蒼穹 : 英雄身邊的人

看蒼穹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訊】閱讀歷史,自然免不了閱讀英雄,沒有英雄,歷史也將沒有色彩,不再精彩。可是我卻注意到,英雄的身邊總有些小人物,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小人物,英雄也將失色很多。雖然他們只是一些小人物,可是他們的故事也一樣的精彩。他們沒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沒有定國安邦之志,沒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功,也沒有俱懷逸興壯思飛的文采,可是他們的選擇仍然放射出人性的光輝,千年以降,還是讓人讚歎、感慨。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我們把時光推回到一千年前的南宋,我們的主人翁出場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一個獄卒,他的名字叫隗順。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就像你我一樣,走在大街上就會融入人海,你再也看不見他。他也像我們一樣,崇敬英雄岳飛,雖然我們不能成為英雄,但是並不能妨礙我們崇敬英雄。

其實像我一樣,中國大陸有多少億人都是最早通過劉蘭芳的評書了解岳飛。而在我們之前,許多人也是通過評書、小說、戲曲來認識的岳飛。其實在以前,人們想要了解真實的岳飛並不是很難,只要拿來《宋史》一翻也就知道了。可是現在卻比以前更難了,一來這種歷史書價格已經很貴了;二來能夠讀懂古文的已經很少了;三來整個社會都變得浮躁起來,都忙著去賺錢了,有幾個人能靜下心來去讀艱澀難懂的古文?其實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本來歷史過去那麼久,許多事情已經很難了解當時的真實情況了,可是評書、小說、戲曲這些文 藝作品還在有意無意的歪曲歷史,而國人還把這當作真實的歷史來讀,至於真正的歷史,沒有人去深究了。在歪曲歷史、偽造歷史方面,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和錢彩的小說《說岳全傳》可是充當了急先鋒了。當我們撥開層層的偽裝,重讀真實的歷史、真實的岳飛,我們發現真實的歷史真實的岳飛原來遠比評書、小說中的更精彩、更悲壯。

宋史對岳飛有如下評論: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

張俊曾經問用兵之術,岳飛說:「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而岳飛也真的做到了這五個字。

待下以仁:體恤士卒,士卒有病,親自熬藥;將領遠征,派妻子慰問其家;養育戰死的將士遺孤,或者娶他們的女兒為兒媳;凡有賞賜都分發給將士們;剿滅盜匪,告誡將領不要濫殺;江西虔州百姓造反,曾經圍殺過隆祐太后,高宗給岳飛密旨屠城,岳飛數次上書請求誅殺首惡,寬赦脅從,虔州百姓感念岳飛恩德,為他建立祠堂…… 禦敵以智:雖然岳飛本人謀略過人,可是並不驕傲自大、剛愎自用,在每次用兵前都和眾將領商議,謀定而後動,所以戰無不勝。即使倉猝遇敵也不慌亂,巍然不動,連敵軍都感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治軍以信:賞罰分明,不徇私情。立功封賞每每推辭全賴將士效力,將士冒槍林箭雨立奇功才升一級;養子岳雲,手持80斤鐵錘,勇冠三軍,攻隨州、破鄧州、克襄漢、平楊么、戰穎昌,屢立奇功,每每封賞,岳飛都推辭,把功勞歸為其他將領。

殺敵以勇: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南薰門率八百人單騎衝殺王善、曹成、孔彥舟等賊兵50餘萬大軍,大敗敵軍;單騎入敵營斬殺不投降的敵軍驍將……

律軍以嚴:軍紀森嚴,士卒有拿百姓一縷麻,立斬。士卒夜間宿營,百姓開門接納,沒有敢進的。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

千載之下,當我們重讀岳飛,不禁為之動容,感懷英雄,忍不住淚流滿面。看看他的一言一行,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岳飛至孝,岳母有舊病,岳飛親自熬藥。岳母去世,岳飛三天不吃不喝。岳飛沒有姬妾,名將吳玠送給他美女,可是岳飛推辭不受「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皇上給岳飛營造府邸,岳飛說「敵未滅,何以家為?」。有人問什麼時候天下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像岳飛這樣一位文武雙全,仁智並施的大將,卻被奸臣殺害,不禁令人感歎。岳飛被害,當時的罪名是謀反,在那個時代,那是大罪,誰也不願意沾上半點邊,就連岳飛的部將王貴都來誣陷岳飛,可是偏偏有一個小小的獄卒傀順,卻冒死盜出岳飛的屍體,埋葬在錢塘門外。

對比岳飛和傀順,發現傀順真的是太普通了,只是一個小小的獄卒,身份低微,人除了有忠義之心,別的什麼也沒有了。他沒有武俠小說中的驚天武功,不能劫獄,他只是一個獄卒,為了生存而當差的小人物。他的身份只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獄警,不過沒有現在那些「人民警察」的能力強了。看看今天的「人民警察」,可以和罪犯打成一片,小偷偷了東西和警察分贓;監獄和罪犯合作,用錢來減刑;髮廊和安局成為鄰居,我們的人民警察白天穿著警服掃黃,晚上脫下警服嫖娼;就連交警都能罰得外地的車不敢從他們那裏走……

傀順沒有他們那麼聰明,也沒有他們這麼有能力,不過他能不顧身家性命而去盜取岳飛的屍體,這也是那些 「人民警察」永遠也做不到的!

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彌彌

當一個朝代被另一個朝代替代的時候,注定有許多的悲壯故事要發生。大宋朝隨著宋亡三傑之一的陸秀夫揹負著年幼的宋恭帝投海自殺的時候也走完了他要走的路。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元朝的大都還有一個大宋的丞相——文天祥 。

起初,文天祥被元將張弘范俘獲,張弘范把他帶到崖山,想讓他勸降張世傑,可是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卻教人背叛父母,可以嗎?」,後來執意索取,天祥把自己寫的《過零丁洋》詩給了張弘范,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後,張弘范笑著把詩放到一邊,也就沒有再要求天祥寫勸降信。等到崖山兵敗,陸秀夫、張世傑成仁後,宋朝滅亡,元軍慶功大會,張弘范說:「宋朝亡了,你也盡忠盡孝了,如果能投靠大元,不失宰相的大位。」天祥痛哭流淚說:「國家滅亡不能救,作為臣子的死有餘辜,怎麼還能因為怕死而背叛國家呢?」張弘范看天祥忠義,於是派人押解天祥至京城。
  
當時元世祖多求才宋朝投降官員,王積翁曾說:「宋朝才智之士沒有比得上文天祥的。」於是派王積翁勸降天祥,天祥推辭道「國家滅亡,我本應該一死。倘若寬赦,得以在故鄉出家為道士,這樣還可以。」 王積翁想聯合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同意「天祥出,復號召江南,起兵反元,置我們十人於何地!」這件事也就作罷。天祥在燕三年,元世祖知道天祥最終不屈,與宰相商議釋放天祥,有人以天祥起兵江西事,最後沒有釋放天祥。

至元十九年,有福建的僧人說土星犯帝坐,懷疑會有變故。沒多久,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要救文丞相。京城也有匿名書,說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解救丞相。當時左丞相阿合馬被殺,所以命撤城葦,將瀛國公及宋宗朝室遷往開平,懷疑這裡說的丞相就是指的天祥。於是召見天祥問:「你有什麼願望?」天祥說:「天祥受宋恩,為宰相,怎麼能做二臣?願賜一死足夠了。」開始元世祖還不忍心,可是許多人勸說殺死天祥,最後終於決定處死天祥。

文天祥從被抓到就義,大概是三年的時間,期間元朝威逼利誘,可是文天祥不為所動。死其實並不可怕,比如突如其來的車禍什麼的,人還沒來得及感覺就死了,死最可怕的是在於明明知道要死,在等待死亡的那段時間是最可怕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有首著名的詩,相信許多人都能背誦: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然而如果真的沒有了生命,愛情、自由等等也就都不存在了,人間的所有也都會失去,這也就是許多人寧願苟且的活著,也不願選擇有尊嚴的死去的原因。而文天祥卻是一念可以死,一念可以生,不但 可以生,而且可以富貴,封侯拜相,位極人臣,然而他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死亡,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文天祥選擇了大義,相比那些貪生怕死的更顯得難能可貴。

在天祥被抓之後,有一個曾經的朋友張毅夫,不顧危險,跟隨來到大都,住在天祥囚所附近,每天給天祥送飯,三年如一日,還偷偷的製作了一個木匣,等天祥就義後用來盛放他的頭顱。可還是他,在天祥顯貴的時候,屢次請他出任官職,他都沒有答應,然而在天祥遭難的時候卻不請自來。文天祥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是大丈夫、大豪傑、大英雄,可是張毅夫在天祥顯貴的時候不貪圖富貴,在天祥蒙難的時候不怕危險,其人性的光輝同樣光照日月。 後來天祥就義,張毅夫將他與夫人合葬。而文天祥的絕筆《衣帶讚》也得以流傳後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如果沒有張毅夫,也許那著名的絕筆詩便難以流傳。他雖然只是一個小人物,就像當年許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樣,對於歷史的改朝換代,他們沒有能力去做什麼,只能忍氣吞聲做一個「順民」,然而他以自己的行動來實踐了對朋友和國家的義。

談到張毅夫,有一個滑稽的事情,對於他的事跡,網上竟然有翻譯成他多次向文天祥求官(原文為:屢辟不就),還解釋的頭頭是道,我想作者不會是有意歪曲醜化,不過確實起到這樣的作用了,看來還原歷史的真相 還任重道遠。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英雄的歷史也注定了是悲壯的,然而最悲壯的一幕在明朝末年拉開了。崇禎3年(1630)秋農曆8月16,明朝薊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被磔於北京西市。

袁崇煥是萬曆朝的進士,天啟二年(1622)在明朝經歷了薩爾滸大敗,30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後,談後金辮子軍而色變的時候單騎出關,考察關外形勢,還京後,自請守衛遼東。並築寧遠城(今遼寧興城),以御清兵著績。因獲寧遠大捷,清太祖努爾哈赤受傷死,官至遼東巡撫。次年獲寧錦大捷,清太宗皇太極又大敗而去,崇禎年又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崇禎二年(1629)後金軍繞道自古北口入長城,進圍北京,袁崇煥聞警星夜入援京師,但崇禎中後金的反間計,以為他與後金有密約,故被崇禎帝處死。

清乾隆皇帝於乾隆49年(1772年)下詔為袁崇煥平反。《清高宗實錄》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

崇禎皇帝自毀長城,殺掉明朝的棟樑袁崇煥,對此明史有評論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袁崇煥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他能夠沉著冷靜的分析敵我的戰況,做出憑堅城、用大炮的正確戰略戰術,打敗了身經百戰的清太祖努爾哈赤;隨後又打敗了天縱英才的後金天聰汗清太宗皇太極,使得後金不得不繞開他的防線從蒙古入寇京城。

文人能帶兵的打仗的是少數,宋朝有指揮採石磯大捷的虞允文,明朝有袁崇煥,他們沒有岳飛那樣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武功,軍事才能也較岳飛稍遜,不過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肩負起抗敵的重任,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岳飛曾經有《駐兵新淦題伏魔寺壁》詩: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袁崇煥有著和岳飛的詩句類似的《邊中送別》: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侵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也有著和文天祥《衣帶讚》類似的絕唱《臨刑口占》: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同樣的壯懷激烈,同樣的忠貞義烈。一個一心想向岳飛學習精忠報國的將軍終於走上了和岳飛一樣的道路,被自己所保護的人民殺害,而且比岳飛更慘。磔刑,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千刀萬剮」。明代的文學家張岱在他的《石匱書後集》這樣寫道: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膛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嚙,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

單騎閱塞,在那個聞後金色變的年代是需要何等的勇氣啊。後來保衛寧遠,「獨臥孤城,以當虜耳」,和部下「刺血盟誓,激以忠義」、「為之下拜」,部下「鹹請效死」。其實,忠臣、良將並不少,難得的是既是忠臣又是良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忠臣良將被崇禎冤殺,結果崇禎也自食惡果,當李自成賊兵來犯京城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急行軍進京勤王了。

皇上要殺袁崇煥,大廈將傾,所以「崇煥門下竄匿殆盡」,都怕挨上邊,那是謀反呀,誰不怕呀,儘管有許多人為他鳴冤,祖大壽用自己的封蔭來換袁崇煥的命,可是都沒有用。即使是大學士孫承宗,對此也只是點到為止,當知道上意已決的時候便緘口不言了,可是偏偏有一個叫成本直的人站出來為袁崇煥說情,要求崇禎要殺袁崇煥,就把自己一起殺掉,結果他也被崇禎殺了。看看他的《漩聲記》,不可謂不入情,可是忠言逆耳,崇禎就是聽不進去。

一個布衣老百姓,為了忠義,冒死進諫,可是最後卻被昏君冤殺。在那種情況下,袁崇煥是謀反的罪名,有這麼一個人,冒死為他說話,最後也滿足了自己的心願,隨著英雄而死。正像他自己所說的「一對癡心人,兩條潑膽漢」,「掀翻兩直隸,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渾身擔荷、徹裡承當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此所以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他和上面那些小人物一樣,只是一個老百姓,只是袁崇煥的一個門客而已,可是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他選擇了忠義,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自己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的不平凡的抉擇,同樣光彩同樣悲壯。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翻看舊照片,發現一個陣亡的年輕的國民黨士兵,是在抗戰中陣亡的300多萬國軍中的一個,現在所能知道的信息只能確定他是川軍,是「天府子弟,抗日報國」中的一員,是徒步行軍3000里地趕赴抗日前線戰鬥的川軍一員。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在國民革命軍對日進行的22次上百萬人規模的大會戰中,他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不過正是這許多的微不足道的普通士兵的犧牲最終換來了抗戰的勝利。

他們從四川出來的時候還是夏天,當他們徒步來到抗日前線的時候已經接近隆冬了,可是他們還是單衣、草鞋,雖然這樣,他們還是一往無前。川軍的王銘章將軍都陣亡了,所以一個普通的士兵的死亡在那個時候就是極普通的事情了。僅以淞滬戰役為例:

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少數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達近百萬。在兩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兵力總數75萬人以上。還有空軍的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幾乎調動了當時全國所有兵力的1/3。

「我們一天要消耗一個師!」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勞聲寰說,「我們裝備不如他,我們的空軍有250架,對方是3000多架,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長江口,日軍有4艘航空母艦,黃浦江和長江有一百多條軍艦。我們250架飛機對3000多架飛機,怎麼打啊?」
  
「頭一仗我們的旅長就陣亡了,除了師長以外就剩下旅長,一個旅管兩個團,師長都要到前面督戰,後來他們都犧牲了……你想想,我們的犧牲有多大……」當年淞滬會戰的軍官易謹與勞聲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憶往事,兩位老人都泣不成聲。

88師師長、後升任72軍軍長的孫元良後來回憶,他們一個師15000人左右,到最後,只剩下不到1/3。「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2/3,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的一段話。

戰爭其實是兩國總體實力的比較,參戰的第26師副連長何聘儒戰後回憶說,當時他們所在師裡,一個步兵連只有3挺機槍,50多支漢陽造步槍,而且槍支時有殘缺不全,有的甚至沒有來復線,乃至用麻繩捆綁避免槍栓脫落。我們欠缺的也不僅是裝備。勞聲寰後來回憶一個很小的細節:埋鍋造飯,「行軍鍋在那裏做飯,燒得滿天煙火沖天,這等於報告敵人,『我在這裡你來啊』,我們很多的部隊,沒有跟敵人見面就垮了,就這樣被日本的炮兵、飛機給炸了。」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滬戰場,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築,全憑血肉之軀,就這樣常常整連整營戰死,而後繼部隊的士氣卻從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無前。

以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第98師為例,在僅僅18天的作戰中,傷亡達4960人,幾乎佔全師兵力的62%,其中僅陣亡的營級以下軍官就達約200人。陶峙岳為師長的第8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為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滬戰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係爭斗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第8師參戰近3星期,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時的8000餘人減員至700人!在戰爭最為激烈的蘊藻濱戰場,第78師467團迎擊渡河日軍,1個連在10分鐘內就全部陣亡!

戰爭中先後有數十位少將甚至中將陣亡,甚至有中國高級將領因為失去陣地而毅然自殺成仁。戰後何應欽在回憶中記載,淞滬會戰中,「我軍消耗竟達85師之眾,傷亡官兵333500餘人」。

戰爭的年代造就出許多的英雄,有陣亡的將軍:佟麟閣、趙登禹、郝夢齡、劉家麒、吳克仁、王銘章、張自忠等等;有沒有陣亡的將軍:指揮取得萬家嶺大捷的薛岳將軍,張古山爭奪戰和日寇血拼炸斷腿的張靈甫將軍,橫掃緬甸日軍的孫立人將軍,力挽狂瀾、克復獨山的孫元良將軍……

國民黨將軍在抗戰中犧牲了200多位,看看我們的抗戰的中流砥柱,在抗戰中只是被炸死左權,病死彭雪楓而已。將軍都死了200多,那中下層的軍官犧牲的就更多了,而小士兵就死的更普遍了。在那個年代,如果不想死,恐怕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投降當漢奸;一種是跟著我們的中流砥柱,日本人來了就跑,在延安種鴉片搞「經濟」,等日本失敗了沒準還能混個抗戰英雄的稱號。

在當今的中國,即使在抗戰中陣亡的200多位國民黨將軍都沒有紀念碑可以憑弔,一個無名小卒怎麼能奢望後人給他建立什麼碑呢? 雖然他們只是小兵,可是他們在那時也可能有幸能一睹英雄風采,如果運氣好,能堅持活到1944年10月21日,就有可能看到蔣介石在知識青年從軍大會上,舉起拳頭,激動地發出令青年熱血沸騰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那激動人心的一幕。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就陣亡了。但是在1937年他們應該能聽到蔣介石的著名的《最後關頭》的演講,聽到現今人們讀來還熱血澎湃的話語:

「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
「萬一真到了無可避免的最後關頭,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
「至於戰端既開之後,則因為我們是弱國,更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
「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在中國大陸,對蔣介石的歪曲比起岳飛他們更厲害,這裡面有政治的原因。不過互聯網的興起使得信息的獲得更為便利,儘管有網絡封鎖,可是紙包不住火,真相已經為大多數人所知。蔣介石的日記也為洗刷自己立下了大功,大陸研究歷史的楊天石也不得不承認蔣介石的日記的可信度極高,因為那不是為了給人看的。如果沒有日記,大陸民眾要想了解他,我想會更難。

一個帶領中華民族第一次打敗外侮的民族英雄,還有在他的帶領下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尊嚴而犧牲的數百萬將士最終將獲得中國人民的尊重和懷念。而在這場戰爭中為了民族而戰的普通士兵,也因為自己的選擇無愧、無憾!雖然只是普通的一名士兵,但是在民族危難的時候,能夠不顧自身的安危,毅然衝上去,而不是懦弱的苟且的活著,或者加入中流砥柱,最後卑鄙的活著甚至無恥的以抗戰英雄自居,他們的生命照樣發射出耀眼的光芒。

後記

我國古代的預言《推背圖》的開篇有這麼兩句「茫茫天數早注定,世道興衰不自由」,我想,其實像《推背圖》、《梅花詩》、或者國外的《諾查丹瑪斯大預言》雖然是預言,但是其目的並不是要讓人們去改變歷史,要是那樣直接告訴人們歷史將走向何處不就行了嗎?可是這些預言,無一例外的都使用了隱喻,沒有一個將歷史的走向點明,在事件發生之前,人們根本就猜不到,只能等歷史發生以後,人們才恍然大悟的發現原來這些東西早就給作者說出來了。如果預言的存在是要讓們改變歷史,何必還要用許多隱喻?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不明白這一點,總想去破譯它,比如許多的當權者,想破譯它,想改變歷史。可是如果人改變了歷史,那預言失去了正確性,預言還是預言嗎?其實早在開篇已經點明了,「茫茫天數早注定,世道興衰不自由」,這些預言只是告訴人們,歷史是被安排好的,僅此而已。

從滾滾的歷史長河來看,所有的事情不過是以天地為舞台的一出大劇,而我們只是裡面的演員。在這幕大劇中,我們也許就像那些英雄身邊的小人物一樣,連個配角都算不上,也許只能算個龍套。那些大英雄都不能左右歷史甚或自己的命運,那些小人物就更不能有甚麼作為了,可是即使這樣,他們也可以有他們自己的選擇,一個卑微的小人物的選擇可以同那些大英雄們一樣閃亮,閃爍出人本的光輝。就好比電影裡面連配角都算不上的跑龍套的也可以有自己出彩的表演一樣。

「天滅中共」也是一句預言,不過沒有以前的預言的隱晦了,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這樣的預言說明了兩點:1.以前隱晦的預言是因為天機不可洩露現在這個預言是因為即使告訴你,任何人也無法改變將要發生的事實;2.這是神佛對眾生的慈悲,給人指出了一條明路。

天滅中共這出大戲正在開演,我們都是裡面的演員,也許只是一個配角,抑或是只是一個龍套,甚至只像抗戰中犧牲的小兵一樣,可是我們都可以有自己的表演,是靠近邪惡還是脫離邪惡,在表演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做出了選擇。@(//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友群:中共最高級別的右派沙文漢
王友群:被中共割喉槍殺的張志新
林輝:美女陪侍高官起自延安 歌舞團副團長被槍決背後
張菁:鮮為人知的中共暴力殺人運動——1947年土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