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一日電)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今天在失智症防治照護講座表示,數據顯示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比率大約百分之五,台灣2006年底統計失智症人口約十四萬人,參照國外發展趨勢,二十年後即2026年時,台灣失智症患者將增為二十八萬人,值得國人注意防患於未然。
因應失智症人口二十年後加倍,湯麗玉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診斷失智症的專業能力要加強,努力預防或可減少罹患機率,政府與民間應合作加強失智症患者的照護資源。
湯麗玉指出,台灣人口出生率近十多年才逐漸下降,未來四十年的老年人口仍然增加,失智症患者二十年後倍增,四十年後2046年時,台灣失智症人口預估增為五十六萬人,之後則還難以預測。
她表示,失智症俗稱老人癡呆症,是人類老化退化的症狀之一,雖然不是老人都會得,患者卻不會痊癒,但人們可以努力減少罹患的機會,例如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罹患的機率比較大,就要控制飲食與多運動,一般人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運動與多動腦是很重要的事,動腦的方式最主要可以靠多閱讀、多思考。
除了前述預防的要領,湯麗玉說,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也很重要,現在很多人罹患失智症但都沒有被發現,政府應該多投入經費做宣導教育。台灣失智症協會配合今年國際失智症日九月二十一日的來臨,將於九月十五日舉辦大型宣導活動,就是以預防失智症為主題。
失智症要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就需要醫生協助,湯麗玉指出,台灣許多醫師仍有老人變癡呆是正常的老化退化想法,其實不是這樣,建議衛生署與醫師團體要透過研習幫助醫師認知失智症的治療現況與最新醫療資訊,加強醫師在失智症領域的專業醫療能力。
湯麗玉指出,台灣現有全國性的台灣失智症協會,台南、高雄、台中、屏東、桃園等許多縣市也有失智症協會,幫助各地患者,各地也有私人經營或公辦民營的失智症照護中心,但與實際需求的資源相比仍明顯不足,建議衛生署、內政部等政府單位與民間合作充實相關資源,尤其可加強社區協助失智症居家照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