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傳珩:中國傳統主流媒體地位正在淪陷

牟傳珩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訊】中國傳統主流媒體——從報刊到電視,無一不面臨著來自當今中國社會急劇轉型與無國界網路媒體迅速崛起的雙重壓力。歷史上每一種傳媒形式的變革,都會改變一個時代的存在形式。當人類最初的傳播媒介——文字出現時,人類便進入了一種舊文明的生活方式。當”沒有任何個人可以代表這一現象”的網路時代出現時,人類將進入一種新文明生活方式。網路時代改變的是所有人,同樣,所有人也都在改變這個時代。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在《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一書中談到:新的媒介環境特徵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1、先前像印刷和廣播那樣性質截然不同的技術正在漸漸消失;2、我們正在從媒介缺乏的狀況轉為媒介過剩的狀況;3、我們正在從將傳播內容灌輸給大眾的泛播轉變為針對群體或個人的需求設計傳播內容的窄播;4、我們正在從單向的傳播媒介轉變為互動的傳播媒介。”人類自有”公民社會”以來,媒體便記錄著時代的變化;時代也在改變著媒體的傳播形式。

中國傳統主流媒體一向依憑著國家的壟斷性”紅色”話語,長期以來理所當然地佔據了社會的主導權,規導著社會的主流輿論與價值觀。在紙媒時代,紙媒是資訊傳播最主流的形式,傳播以意識形態為內容,以政府權力為中心。政府始終掌控著紙媒內容的資訊與語話的發佈權,控制權,因而也必然壟斷著資訊與語話和公眾的知情內容。政府要社會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完全由主流媒介控制機關說了算。而互聯網時代就不一樣了,網路創造了一個完全開放的話語平臺,這個時代便成為一個民眾掌握了傳播主導權和話語權的時代,由此也決定了媒體傳播不再是政府主導線性的,而是多中心、非線性的。只有這樣的時代,傳播資源才真正握在每一個網路參與者手裏,民眾不再只是守株待兔地等著政府發佈資訊,他們本身業已成為媒體傳播源頭與主體。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是訊息。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互聯的現代技術,它正在以其與草根結盟的平等、互動特性,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今中國的政治生態。

如今,網路媒體的迅速崛起,完全解放了民眾參與媒體的語話表達,徹底打破了傳統主流媒體資訊與語話壟斷。此據CNNIC最新統計,我國已擁有網站78萬8千多個,全球網站總數更是達到9千6百多萬個,如此眾多的需要線民參與的網站,都是衝擊傳統主流媒體的公共平台。如今,中國社會的每一根神經都聯通著全球化網路世界;我們的所有辦公室和家庭都離不開電腦鍵盤;大陸線民人數更是迅猛增長。此據國家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發表的統計報告表明,中國線民人數達到了1.23億人,穩居世界第二位,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4%,其中2/3為寬頻用戶;線民平均每週上網達16.5小時,已超過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今天,互聯網的交互性和個人化的發展勢頭席捲全球,有人說,互聯網已進入”Web2。0的時代”,即個人媒體時代;還有人說,個人媒體的興起,意味著對傳統媒體、甚至對現有新聞網站的顛覆。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資訊與語話發佈的中心。來自四面八方的多元資訊與語話中心的傳播,早已突破了政府語話與資訊的壟斷控制。時下,社會上無論什麼醜聞,都難以隱瞞,所有知情線民都有充分的動力與條件,把事實真相隨時上網公佈。今天的網路傳播是多中心的,誰掌握了資訊發佈的先機,誰就能迅速佔據社會輿論”主流”。而那些還想站在政府立場,意在封鎖資訊和瞞滿真相的官方主流媒體,必然要被不斷邊緣化,甚至淪為被淹沒的命運。現在政府要想捂住資訊,也就等於放棄了引導輿論的機會,把主導輿論權拱手讓給網路”個人媒體”,其最終結果就是因喪失公信力而陷入管治危機。

今天,來自於五湖四海的網路公民,正在用手指點擊的力度,控制著全球媒體的神經,建立並塑造著一種”新數位時代的個人網路媒體”,而每一個在網者,都在從機構向個人過渡,成為”新數位時代網路媒體”的主體。一個普通人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可以隨時向全世界不特定的多數人廣泛發佈資訊,甚至成為傳統媒體的重要資訊來源。這就使個人或小群體不斷突破傳統媒體的話語壁壘,表達自己的參與權和傳播權成為現實,也使得所有受眾在傳播中的主體自覺性大大提高,以至於對以往借印刷術和電子技術取得絕對話語權的單向大眾傳播方式構成巨大的衝擊。今天,全球網路的普及已經使線民們進入了一種全新文明的生活方式,即一種不得不開放、不透明、不民主的生活方式。這個全新的網路傳播世界,使得數以幾億計的智慧個體,普遍的、互動的得以會聚、合和,共同創造著誰也無法抵抗的全球透明的新資訊時代。在這個時代,網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地從幕後走到了前臺,不僅是平民百姓,而且是各類精英都加入了線民博客的行列,從文字網站到視頻網站,從網路民意到電子商務,令人眼花繚亂,一發而不可收拾,逐漸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媒體力量,由此而致使那些黨報官刊所堅守的陣地,一個一個地淪陷,”紅色記憶”的灌輸性傳播已是四面楚歌。有關資料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黨報發行量迅速滑落。如《人民日報》前些年最高發行量達到800萬份,到2003年下降到了200萬份,其中多數還是攤派、搭配等分配的。而在350種地市級黨報中,2003年前發行量在5萬份以上的不到80家。到了2003年,發行量達到5萬份以上的地市級黨報下已滑到不足50家。李希光先生曾在《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傳統主流媒體何去何從》一文中揭示了中國傳統媒體的”三個脫節”嚴重後果:”1、公眾不再把黨和政府的媒體作為日常信源;2、公眾不再把黨和政府的媒體作為重大新聞的信源;3、公眾不再把黨和政府媒體作為對重大新聞事件的新聞背景與解釋。”由此可見,中國傳統主流媒體地位正在淪陷。

如此相對應的是,近幾年來的線民博客迅猛崛起,特別是博客網站的政治視野和評論,”使得博客思想逐漸為大眾所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線上閱讀各家博客網站。”尤其是網路”草根媒體”的出現,顯示了新聞媒介的巨大互動性與個人化。如今博客已經形成了一種在網路世界裏得心應手地挑戰主流媒體的新興輿論力量。在這一非常時期內,博客的影響力劇增。博客等網站上的資訊、語話、個人拍攝的視頻素材等,都已成為社會第一手的資訊來源。如今,人們轉引新聞出處,不少來自於網站博客與線民發貼。

前不久,廈門曾發佈消息說,要立法監控網站內容,禁止匿名發帖,立即招之線民的一片撻伐之聲。且不說這種實名制侵犯了公眾的自由表達權,僅從操作層面看,也是難以解決的。在網路互聯時代,你廈門的網站施行方便政府追責的網路實名,我可以到其他地方網站匿名發帖,效果完全一樣;即使全中國都實名了,國際互聯網卻是暢通無阻的。任何行政之手都無法遮蔽互聯網路的自由空間。由此可見,以控制紙媒的思維過濾網路媒體,實在是愚蠢至極。從幾年前的孫志剛事件,到前年的汕尾鎮壓,再到不久前的山西黑窯,互聯網的快速、即時、全面、透明,都是政府之手防不及防的。最近,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在做客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時,不客氣地抨擊了一些政府部門對負面新聞往往採取”捂住”而不讓媒體公開報導的做法。他說,在資訊傳播還受到比較大局限的時候,瞞報還是可能的,但如今想”捂住”新聞,掩蓋真相就不那麼容易了。”互聯網傳遞資訊,是以秒計算的,而且上面可以圖文並茂,包括聲音、活動畫面都沒問題。另外還有手機短信,可以打電話,手機還可以傳畫面,有了這個以後,你還想要把它捂住,我覺得這是比較天真的一種願望了。”這說明中國官員中已有人面對網路媒體衝擊,開始了新的覺醒。

周瑞金先生曾在《思想庫文叢》的”主編者言”中說:”網路新媒體的勃然興起,更加快了我國思想精英們的思想激蕩、融匯和創新。在這個巨大的虛擬空間,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更加多元的價值觀念,更加包容的承受心態,操練思想,參與傳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每天在互聯網和移動媒體上’衝浪’的主力軍,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而且超過50%的線民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他們是當代中國思維最活躍的人群,也是即將成為或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縱橫馳騁在各式各樣的網路論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讓一批和著時代節拍前進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材料、新建議噴薄而出、異彩紛呈。我們今天在非網路媒體上難得看到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價值觀念,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利益訴求。新’左’派舉起批判新自由主義的旗幟,民族主義發出干預外交事務的呼聲;蔣彥永出其不意揭穿衛生部長的謊言,孫志剛血案討回多少進城打工者的基本人權,顯而易見,虛擬世界並不虛無,電腦和光纜背後,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

網路新媒體的勃然興起,正在重塑著新文明時代媒介受眾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在這個時代,網路資訊生產過程中的開放性、互動性、個人化發展,在根基上衝擊著傳統主流媒體在資訊發佈方面的壟斷權,使得多年來形成的傳統新聞傳播格局面臨被解構的危機。可以說,新媒介技術的出現不僅僅只是一種時尚,一個新領域,更重要的是它顛覆了傳統主流媒體長期以來所構建的單一視聽模式與價值觀念,致使傳統主流媒體在當今中國現實語境下的地位正在淪陷。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牟傳珩:中國郵政蔑視通信自由
牟傳珩:青島「六四」記憶
牟傳珩:解密中共的「敵對勢力」
牟傳珩:少年往事見證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