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以紙會友 國際紙藝展今開幕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六日電)國內首次國際性紙藝展「紙於至善」今天起至七月二十五日在台灣民主紀念館展廳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展出;下午舉行開幕記者會,請來二十位能仁家商學生穿上自行設計的紙禮服,在紀念館階梯上展現「天梯彩翼」紙禮服FASHIONSHOW。

主辦單位中華紙藝創作協會表示,這次展覽以「紙」會友,集結國內、外紙藝家作品共同展出,希望民眾瞭解紙藝並非老祖宗的玩意兒,而是真切的存在日常生活中,「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共同體驗紙藝的美好及無限發展性。

參展的紙藝家有年過九旬的紙漿畫大師陳大川、薪傳獎得主剪紙大師李煥章、紙雕大師翁參隆及簡福龍,還有創作力旺盛的中生代紙藝師林筠、洪新富、李漢文、吳靜芳等人;另外,曾為名模林志玲製作紙禮服的日本大師小林一夫也來台共襄盛舉。

除了展出紙藝創作之外,另一個主軸是由長瑩公司、長春棉紙公司提供「手工藝術紙展」,使民眾對於紙藝用材建立概念,並落實於生活中。

今天參加記者會來賓,有新聞局長謝志偉、外交部日本事務會專門委員黃煇慶、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處主任馬場克樹等人。


台灣首屆「紙於至善國際紙藝展」六日起在台灣民主紀念館展出,巧奪天工的摺紙作品,讓觀者嘖嘖稱奇。(圖片:中央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市警局為了預防96年寒假期間少年涉足不當場所或流連網咖衍生偏差行為,有效運用社區資源,轉移青少年活動方向,主動提供少年相關活動,訂於96年1月29日起至2月16日止舉辦「笛聲滿桃城」、「足球冬令營」、「紙藝創作DIY」、「桌球研習營」、「跆拳研習營」、「武術研習營」、「動感街舞研習」、「魔術成長營」等8項,截至1月16日8時尚餘名額。
  • (大紀元謝思恩攝影)在馬來西亞過大年,各商場也會裝扮一新,今年在吉隆玻mid valley商場邀請中國著名藝術家 內畫鼻烟壺,中國書畫,琉璃工藝,剪紙藝術等。
  • 【大紀元3月31日訊】(據中廣新聞林麗玉報導) 全國第一座剪紙藝術主題館,4月1號在兒育中心開幕,而剪紙是中國相當珍貴的傳統藝術,不過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對這個感興趣,為了傳承傳統藝術,兒育中心不僅成立主題館,並且邀請國寶級的剪紙藝術大師(李煥章)擔任鎮館之寶。
  • 「童心飛揚、台北好YOUNG」 台北兒童月明天登場,除台北市教育局將在 中正紀念堂舉辦慶祝活動,設置多元文化體驗區供小朋友體驗文化包容與多樣性外,位於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首座剪紙「煥章館」也定明天揭幕,並展出多項國寶級剪紙藝師李煥章精湛的剪紙作品。
  • 〈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日本東京攝影、報導〉自4月9日至4月28日,以「父母教孩子摺紙」為題材的一組摺紙作品在日本東京的「折紙會館」二樓的展廳裡靜靜地為前來觀賞和求教的客人呈現出製作者的祈願。通常在這樣的作品展期間作者會在首日和結束日臨場。記者有幸在結束日在展室的觀眾群裡尋出了作者。
  • 為慶祝亞太傳統月,華埠圖書館將邀請Mr. Joe Hamamoto 於五月五日星期六下午一點至兩點示範教學日式折紙的藝術(origami) ,歡迎民眾免費參加,一起動手折。Mr. Hamamoto 曾在Little Tokyo圖書館及 Arroyo Seco圖書館示範摺紙, 受到廣大歡迎。本星期六下午將在華埠圖書館教民眾折紙花, 配上花瓶可成為特別的母親節禮物。名額有限,請洽華埠圖書館詢問處報名。
  • 休斯頓第三屆摺紙藝術展將於6月30日在TANSU商店開幕,展出時間是6月30日至7月8日,免費參觀。本屆展會將展出旅美藝術家傅德瑞的摺紙藝術精品,同時還有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摺紙藝術家胡南海和舒國華二位先生的風格迥異的精典作品。另外本次展會還特別邀請日本、美國等摺紙藝術家的作品參展。這將是一次摺紙藝術的國際博覽會。
  • 誠如2006年帶團老師白淑貞於活動後所寫之感言:「學習台灣文化之美的那一刻起,孩子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課程。很快地,就融入了語文研習的生活。這一趟短暫的文化之旅,著實有太多的驚奇和美好的回憶。諸如:密集式的語文課程、書法、結藝、扯鈴、打陀螺、剪紙藝術、中國功夫...等,文化采風教學,能夠讓學子們體驗寶島民情及台灣的文化特色。」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