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五日電)新生兒出現呼吸急促、皮膚斑花現象時,一定要儘快送到醫院治療,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先天性心臟科主任陳豐霖今天表示,這是新生兒主動脈縮窄症狀,常成為嬰幼兒猝死主因,患者因頭頸部高血壓常出現頭暈、頭痛,但下肢血壓卻呈現低血壓,如不開刀矯治,五成患者三十歲前死亡。
陳豐霖表示,主動脈縮窄是造成嬰幼兒猝死的主要疾病,但由於疾病的徵兆不明顯,一發病可能一瞬間奪命,最近醫院就連續收治兩名自然產嬰幼兒,就是因為罹患這種先天性心臟病,在返家後突然出現休克,讓父母措手不及。
陳豐霖指出,這種心血管畸型,常會造成自然產病嬰在返家後突然發病休克,經常是哭鬧一聲,就全身發黑斷了氣,例如這例新生兒在出生後返家,在家中發生休克,才送到中山附醫,其中一位家長幸好父親是營養師,在校時學會心肺復甦術,先為小嬰兒CPR再由救護車送到醫院,另一名新生兒是自然產後三天回到家,在家中餵奶後突然失去活動力,呈現休克而送醫,兩個病例都合併有心室中隔缺損。
陳豐霖臨床上還遇到三個病例,分別是十一歲、二十六歲、六十三歲的患,這三人看似身強體健,甚至當過海軍陸戰隊,都不自覺自己的疾病,大都以高血壓來治療,其中十一歲的患者是因台中縣學童篩檢才被發現具有血管瘤的形成,另一名六十三歲患者,曾是海軍陸戰隊員,到泰國談生意出現胸悶,誤以為是心肌梗塞,後來才發現也是主動脈縮窄,而長期的高血壓也造成患者併發冠心病。
最近中山附醫又收治了一例兩個月大新生兒皮膚出現斑駁、心臟雜音,才意外診斷出來,但此時患者左心已產生擴大衰竭。
陳豐霖表示,主動脈縮窄當單獨存在時,在新生兒早期常以心臟衰竭為表徵,但不易發現,一旦代償性側枝循環形成,則將表現高血壓症狀,更不易被發現出來,如併發其他心臟病雖然易於診斷,但往後症狀嚴重,非開刀手術治療不可,如因延誤診治都將有嚴重併發症,也常造成猝死的主因,對高血壓患者,尤其必須排除此症的存在,確定診斷者,一定要開刀矯治,否則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會在三十歲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