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訊】(BBC中文網特約記者 楊孟瑜)如今的台灣,吃,好像成了”顯學”。剛過的這個週末,台北有場”台灣美食月”活動,吸引了大批食客到現場大動食指;前一個週末,則是”第一屆台北廚王選拔”的決賽日,同樣是香氣與饕客川流、美食與人潮爭輝。
這幾年來,台北市政府辦的”牛肉麵節”已漸漸打響了名號,既然有”牛肉麵王”,那也可如法炮製,選出”廚王”吧。
*馬英九也來參選廚王
那天,舞台上是斗大的”台北廚王爭霸”幾個大字,開場時,先來段熱鬧的舞獅表演,還真有那麼些黃飛鴻一類的香港電影中獅王爭霸的味道。
獅王,喔,不,是馬英九上台了,難不成這要選總統的人先來”參選”廚王?自然不是,他是以”老市長”的身份來露臉的。他當台北市長時曾大力推動牛肉麵節,而今雖非市長,但台北市的活動仍不時可看到馬先生的身影。
瞧,大會還安排了他包粽子,祝他”包中”(包粽)的含意不言可喻。而馬英九致詞時,也大談台灣的美食實力,”早年,連北京烤鴨都做得比北京好,即使是用淡水河的鴨子”。
這次廚王爭霸,沒看到淡水河的鴨子,倒是有蘇澳港送來的黑鮪魚,供現場民眾嘗鮮。碩大的黑鮪魚,肉質鮮美,是極佳的生魚片食材,饕客現場吃來,是既品嚐鮪魚鮮潤,又欣賞廚師犀利刀工。
順道一提,南台灣屏東的”黑鮪魚節”,也是台灣這些年來與”吃”有關的著名活動。總之,台灣似乎是越來越靠吃,來拼經濟、拼觀光。
*飲食文化的包容性
不過在主辦這場”台北廚王爭霸”的台北市勞工局長蘇盈貴眼中,還有更大的”企圖心”。
不論是在台上致詞,或在台下訪談時,蘇盈貴都強調,飲食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在台灣,除了廣納客家菜、原住民菜、閩南菜,及大陸各省菜色之外,如今還涵蓋了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等”新住民”(外籍新娘與傭工在台人數漸增)的飲食特色。
這位做過律師、立法委員的勞工局長蘇盈貴表示,期待這種”包容四面八方”的精神,可以成為台灣文化的主流,建構一個和諧、健康、快樂的社會,讓台灣向前行。
哎,蘇局長,您是不是粽子吃太多了,怎麼像屈原一般”憂國憂民”起來?咱們還是先看看各位大廚的手藝,去大快朵頤吧。
*台北廚王決賽
這天的決賽,可是經過之前幾周的預賽,各組各剩下八強,才能踏入最後的爭霸。廚藝千秋,很難定於一尊,所以主辦單位分出了七個組別:校園團體組、職業團體組、快刀組、蔬果雕組、熱菜組、快炒組、冷盤組,各組都會有一個”廚王”產生。
不像廚神一類的電影那般競爭得極有戲劇張力,台北廚王爭霸賽基本上是不溫不火的依序進行著。蔬果雕組的”鬼斧神工”,吸引了不少民眾駐足,目不轉睛。
而熱菜組的舞刀弄鏟,也頗有可觀,為菜色取名更有巧思,主辦單位給的考題,是以黑鮪魚眼入菜,於是各種菜名出現了:七彩混元珠、獨具慧眼、碧眼欲流金、胭脂花漾龍吟?。諸位看官,能從菜名猜出他們是如何烹調那鮪魚的眼睛嗎?
還有位”廚王候選人”在自己的作品旁,寫出了一篇心聲,以”開墾、傳承、創新”為題,寫著:早期先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流過無數汗水與心血,才能造就台灣的繁榮與進步,而台灣菜在國際的評價只是一個地方菜,不能像法國菜、日本菜能享譽國際,而如何把台灣菜帶出去,這是身為料理人應有的挑戰,與將台灣菜發揚光大的使命感。
看來這位廚師,想與同行切磋的,不只是廚藝而已。
當天最後一組出爐的廚王,是個人快炒組。決勝時,就像古代的闈場一樣,參賽者被隔在一間一間相鄰的廚房裡,等候評審宣佈考題,計時哨音響起,就立即洗洗切切、炒將起來。端出成果後,一位位評審先後來嘗,做出評分和定奪。
*獲勝廚王
在快炒組中得勝的廚王,是位有20多年鍋鏟資歷,在台北、台中兩地餐廳任職的廚師黃家洋。和他做些訪談,他認為自己應該是贏在刀工和火候。聊起他當年踏入廚師這一行的源由,原來是”從小住在很山上的鄉下,沒什麼東西吃,就是摘些田野間的土番石榴(番石榴)吃”,後來朋友介紹廚房的工作,自己也有興趣,就北上到台北學藝。
這次一口氣出爐了七組廚王,不知道會對他們未來的廚師生涯,產生何種影響。
記得台北去年的”牛肉麵王”,老董牛肉麵的老闆劉正雄吧,近日他可是隨團到北京去參加旅遊展,聽說那一手牛肉麵也是令對岸不少人叫好。又聽說,劉老闆還打算到大陸開分店,讓牛肉麵”反攻大陸”呢。
真快,今年的”台北牛肉麵節”也要開始暖身了,這次主辦單位並想為牛肉麵”正名”,預計把英文名稱由beef noodle ,改稱音譯的Newrow Mian,向國際營銷。
如何,台灣的”食力”不容小覷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