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海底生態豐富 東沙光芒將躍上國際

【大紀元6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四日電)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相當豐富。尤其,距離高雄450公里之遠的東沙,擁有台灣海域唯一發展完整的環礁,不輸澳洲大堡礁,而她蘊藏許多魚類、無脊椎動物、海藻及海草,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後進行復(保)育工作,未來將加入國際組織,貢獻台灣在海洋保育的力量!

台灣的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已公告成立,將在下半年揭牌後正式運作。

東沙環礁是典型環礁,呈圓形,直徑約25公里,整個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相當三個台北市的大小。環礁內的珊瑚,在未遭受破壞前,許多區域的珊瑚覆蓋率達80%以上。

東沙海洋生態早在十幾年前相當繁盛,內政部營建署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籌備小組主任吳祥堅曾指出,「過去東沙的海底生物與帛琉不相上下!」

不過,營建署表示,隨著漁業發展,不當漁法的產生,包括毒魚、炸魚和圍網全數捕捉的漁撈方式,再加上早期海上漏油事件頻傳與水銀污染,全球暖化、聖嬰現象,及人為建設破壞生物棲息地,對東沙海域內的生物,造成莫大威脅。

近幾年政府意識海洋保護的重要性,高雄市政府在2002年公告東沙環礁領海界線以內為「禁漁區」。海巡署在2000年進駐東沙後,積極驅趕非法捕魚漁船,濫捕情況改善很多。

在營建署、海巡署及高雄市政府積極合作,強力取締非法捕魚下,2004年到2006年間的調查發現,外環礁海域珊瑚礁復原情況良好,其東面與北面珊瑚覆蓋率達到60%到70%。環礁內潟湖因屬封閉水域,珊瑚復原緩慢,平均覆蓋率僅10%到15%。

2005年到2006年間,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在東沙環礁海域進行兩年的海域生態調查發現,到目前為止,東沙珊瑚共記錄264種,並發現20個新記錄種,包括刺刷軸孔珊瑚、纖細軸孔珊瑚等。魚類共有556種,包括經濟魚種如石斑、龍占等魚類,其中許多新發現魚種,尚未在台灣海域紀錄過,如鸚哥鯊等。

另外,東沙海域也孕育色彩鮮艷、千奇百怪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目前共記錄軟體動物則有175種、棘皮動物有28種,東沙島內小潟胡則有特殊的倒立水母大量繁生。

營建署將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規劃為兩處生態特別保護區、四處特別景觀區、一處史蹟保存區與一般管制區,目前並沒有遊憩區的劃設。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就像是一處大自然的寶藏,可以「自然教室」方式來經營,包括生態旅遊和國際海洋研究站。

生態旅遊是強調在旅遊過程中,不掠奪當地資源,以環境和諧及永續發展為主,讓遊客在獲得當地生態資訊外,也培養出對環境的尊重與維護的態度,再透過遊客總量管制,將污染與破壞降到最低。

由於將先進行復育工作,營建署主任秘書陳茂春表示,在國家公園成立的前五年,不會開放生態旅遊;五年後,視復育成果為何再決定開放時程。

至於國際海洋研究站,2004年高雄市將東沙設為國際海洋研究站,成立國家公園後,可以再擴充,將可提升台灣在海洋方面的研究水準和國際知名度。這些研究包括珊瑚生態、熱帶魚生態、候鳥遷徙和考古沉船遺跡等。

營建署並規劃東沙未來也將加入國際間的大計畫,如國際珊瑚礁總體檢、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架構、魚庫(FishBase)等。東沙環礁公園的成立,將更擴大與國際間的合作範圍與參與的國家。

藉由海洋國家公園的成立,不僅喚醒台灣對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東沙原本多樣性的生態,形同台灣無價之寶,在進行復(保)育後,讓「海洋台灣」名號,在國際間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