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測量尺分數公平性遭質疑
【大紀元6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日電)國中基測量尺分數是否公平?中央研究院一項統計研究指出,量尺分數計算方式並不公平,對只參加一次基測的考生,可能會出現「排擠效應」。教育部與心測中心今晚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量尺分數制定方式,儘管沒有提出數據說明,卻仍保證國中基測「絕對公平」。
中研院研究員林妙香在「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研究報告指出,國中基測量尺計分方式並不公平;例如今年第一次基測社會科,答對十四題與全部答錯的考生,量尺分數都是一分。
量尺分數公平性遭中研院質疑,教育部與主辦基測相關研究工作的台師大心測中心晚上緊急召開記者會,對外保證國中基測量尺分數計算方式「絕對公平」。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指出,量尺分數制定方式,參考國外各大測驗機構的方式,以測量標準誤差為三分作為目標,設定一至六十分的尺度。
他解釋,為了達到一至六十分的量尺尺度,同時為避免得高分的考生錯一題扣太多分的現象,所以需要調整量尺分數的標準差,這種微調過程在國外測驗單位的量尺分數計算過程都是常見的,使用方法絕對符合公平性與測驗學理。
外界也質疑量尺分數扣分標準不一的不公平性,例如今年第一次基測較難的自然科,錯一題扣兩分,較簡單的英語科,錯一題卻要扣五分,有些考生並非不會,但或許粗心大意寫錯答案,可能也要一次被扣五分。
對此,基測題庫組組長曾芬蘭說,很難證實考生是因為粗心答錯,或是不會而答錯,但從過去幾年的實際資料來看,超過六成的考生答錯的題目,都是考題中最難的題目。
至於基測考兩次,「擇優」分發方式,是否對只參加一次基測的考生較不公平?曾芬蘭說,考生同分情形普遍,而部份考生參加第二次基測,成績確實較第一次進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參加第二次基測的考生,登記分發排序自然就會被往後擠,但這種情形各區不同,也無法推估少考一次基測,成績會向後掉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