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二日電)台灣紡織業產值成長減緩,紡織所建議業界朝衣著、家飾及產業用紡織品並進發展。紡織業一直被認為是台灣發展前景欠佳的夕陽工業,但近年紡織技術不斷精進,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民生產業,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用紡織品為紡織業開創新契機,業界更期盼未來能像旭日東昇般蓬勃發展。
台灣紡織業曾是台灣最大創匯產業,高峰期創匯值突破100億美元,但隨著產業結構改變,電子科技業快速發展,加上紡織業者轉往海外生產,致紡織品創匯值下滑,2004年更落後電子產品,去年創匯值滑落至90億美元左右。
最近出爐的數據再度反映這樣的現象,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畫指出,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資料,今年第1季台灣紡織品創匯值1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紡織所ITIS計畫並推估,今年第1季台灣紡織業總產值為新台幣1076.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
紡織所分析,近年來,紡織業者考量成本、貼近市場等因素,而移往海外生產,或擴大海外生產基地產能規模,國內紡織廠則轉型為研發、全球運籌中心,致國內紡織業產值成長減緩。
紡織業產值成長趨緩,讓業者及主管單位憂心忡忡,苦思產業轉型之道,期盼開創台灣紡織業新商機。紡織所深入研究後認為,台灣紡織業轉型方向,應朝衣著用、家飾用與產業用紡織品齊頭並進的發展,尤其,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商機龐大,台灣應建立產業用紡織品產銷體系。
紡織所歸納分析,只要終端用途不為一般衣著及一般家飾用的紡織品皆可稱為產業用紡織品,用途可分為交通用、工業用、家飾副料用、衣著副料及配件用、醫療用、建築用、農漁畜礦用、包裝用、地工用及運動用等。
產業用紡織品應用廣泛,可應用於機械用輸送帶、電子資料系統用紡織品、交通運輸工具煞車設備、音響效果用紡織品、醫療手術袍、雨篷與遮陽篷、防止沖蝕用織物、農業用網袋包裝材等,許多民生、工業產品都與紡織品或紡織技術密切相關,顯示產業用紡織品市場商機廣大。
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戴榮吉認為,台灣紡織產業基礎深厚,具有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的利基,若將技術引導應用於各產業,產品與技術的開發速度將會很快。
台灣紡織業向來被認為是傳統產業,事實上,紡織技術應用層面廣泛、也很「科技」,台灣紡織產業運用既有基礎開創新領域,努力突破困境,也編織出競爭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