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張羽良:夏之盛典——端午節

張羽良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端午定名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早自周代的時候,五月五日就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掛在身上,或者以香蒲葉燒熱水洗澡,來達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纏身的作用。

唐朝以前的「端午」並不是專指五月五日,那時人們把每一個月的初五,都稱為端午。洪邁《容齋隨筆》有言:「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張九齡上大衍曆序云:『月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唐以後這種用法就少了,可見端午專指五月五日,是唐以後的事。

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端午又稱端五、重午或重五。一說唐明皇八月五日生,宋璟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是以午為五也,唐代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為了避「五」的字諱,便將端五改為端午;另一說則指自先秦至兩漢,五月節的日子年年不同,但都定在第一個午日,「端」是「初」的意思,「端午」之名由此而生。

端午節別稱

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別稱最多,堪稱節日別名之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端午又稱為「浴蘭令節」,這個典雅的名稱來自「蓄蘭沐浴」的端節禮俗。《大戴禮記》云:「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夏小正》云:「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由此可知,古代採蘭沐浴以袪除邪毒是端午節的一大盛事。

宋代稱端午節為「天中節」,因為端午已近夏至日,民間認為過了端午才是夏天的開始。此時,天氣炎熱,蚊蟲孳生,百毒齊出,很容易發生傳染病,古人就用「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

明朝在北京一地,以端午為「女兒節」。《宛署雜記》記載:「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然而此一習俗似乎僅見於北京。

民國成立以後訂端午為「夏節」,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訂「詩人節」。道教則稱此日為「地臘節」,此外還有五月節、午日節、龍日等稱呼。


屈原(大紀元)

 

端午節起源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是流行久遠的傳統觀念,認為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二是端午正逢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有學者據此推測是源於對惡日的禁忌;三是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吳越民族對龍的崇拜;四是說端午節源於夏至。

為了配合節氣的運行,端午節融進了夏令飲食、服飾、禁忌等風俗。周處《風土記》云:「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與夏至同」。端午吃粽子的飲食習俗在漢代並無特別的紀念意義,只是當作一種時令食品而已。俗有「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之諺,意指吃過粽子才能收起冬衣。

自漢朝末年起,端午節才逐漸由夏至節令、風俗禁忌演變為祭奠有關的歷史人物,其中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是紀念大文學家、愛國詩人屈原,此外還有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吳國忠臣伍子胥等說法。從南北朝統一之後,中國的南北節俗趨向統一,端午節祭奠屈原正式由楚地而遠播全國。

聞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又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 - 競渡和吃粽子, 都和龍有關。聞一多推測,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節日。自古相 傳,吳越是斷髮文身之國,其斷髮文身的目的是「象徵龍子」,以避免傷害。《漢 書。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像龍子,故 不見傷害也。」聞一多的結論是,端午的發端應該是一個龍的節日。@*(//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天地四時節氣的循環,例如秋分的「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的現象,年復一年在時光隧道中循環往復,準確而無窮無已,這是誰的造化呢?「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藉著秋分的展現,讓我們重新思考上天教給我們的生存之道吧!
  • 歷史上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則知名的對聯,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因為這個對聯,他成為馬員外的女婿,又在科舉考試中春風得意,成就「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美談。對聯中提到的「走馬燈」,有著悠久的歷史,藉著花好月圓的中秋佳節,本期「紀載香港」就邀請到生和隆扎作第二代負責人梁金華師傅,詳析「走馬燈」的歷史淵源、特色和手工製作遇到的困難。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白露是從夏到秋、從熱轉涼的轉折點。中醫養生注重順應天時,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白露節氣時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順應天時的大變化來收斂陰精,以養生呢?秋天養生調護重點在於照護心神與呼吸系統,要怎樣進行呢? 中醫的養生一般從日常生活的起居、運動、飲食和身心各方面齊步進行調護:
  • 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佛教稱「盂蘭盆節」,從南北朝時代就有以「盂蘭盆會」超度的作法,後來的歷代也很盛大。「盂蘭盆會」怎樣慈悲救贖?怎樣探涉了生命遭業報時的救贖呢?
  • 從立秋節氣應節的成語中,能否學得應變的處世智慧?
    自然界的「先知」梧桐一葉落,迎來立秋節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也是多變的季節!古人從秋天的節氣物候,得到許多感觸,化作成語,也教給後人許多應變預防的功課。在這多事之秋的世局中,我們要如何應變保安呢?
  • 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秀令人目不暇接,當中多套旗袍出自於資深旗袍師傅殷家萬之手,已達八十八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工作,迄今已步入旗袍行業七十五年,得悉今年九月他將榮休。
  • 位於上環蘇杭街,有著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劉永康提供)
    一個平日的下午,小弟經過上環蘇杭街,看見有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開着,二話不說,走進去見識見識!
  • 一說起端午節的民俗,你的腦海中想到什麼呢?應該少不了「粽」吧?印象中,多說粽子起源於紀念、奠祭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大夫屈原,可是真是這樣嗎?粽子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就從「粽」的文字內涵與相關文化民俗來探尋追索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