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十七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分析指出,中國長期以來實施二元戶籍制度,形成農業與非農業人口兩種「新階級」,城市居民享有較農村居民更多福利,非城市戶口居民受到「戶籍歧視」的現象在中國四處可見,且情況愈來愈嚴重。
陸委會最新一期「大陸工作簡報」文章表示,中國的「戶籍歧視」是指大城市對外地求職者和就業人員採取的不公平政策和待遇,具體的表現包括:行業和工作崗位不願聘用外地人、同工不同酬、企業不提供外地員工社會保障和其他福利等。
簡報指出,在限制戶籍自由遷徙的制度下,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農村居民福利較差,已經是被歧視的對象;改革開放後,城鄉差距不斷擴大,非城市戶口居民更受到歧視。
簡報表示,中國許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仍需城市戶口才能就業,城鎮居民才能享有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且外地人口到大城市求學還要繳交人民幣兩到三萬元的擇校費。雖然中國當局高喊戶口改革多年,戶籍改革仍然面臨許多阻力。
簡報指出,中國戶籍制度改革困難重重,主因是人為的戶口遷徙限制,賦予城市政府對外地人口歧視的特權,城市政府可以對外地人口徵收各種名目的費用。中國學者估計,不含各項亂收費或罰款,僅外地人口購買暫住許可證這一項,城市政府每年便可增加數百億元的收入。
簡報表示,在一切「向錢看」的中國各級城市政府官員眼中,二元戶籍制度是他們「創造收入」及創造經濟成長政績的重要根源,當然不能輕易廢止。
另外,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最大的獲利者就是城鎮居民,只要城鎮二元制度存在,外地居民不能自由遷徙到城市,愈大型、愈繁榮的城市居民便享有愈多「紅利」,身為既得利益者的城市居民,當然不願意輕易放棄這種特權。
簡報指出,不合理的制度造成中國社會「新階級」,享有既得利益的城市政府與居民不太願意改革這種不合理的制度,農村居民在這種制度下長期被剝削。人為制度造成農民長期被犧牲,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做出重大貢獻,卻也讓農民淪為社會的次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