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政策真的會緊縮嗎?

人氣 1

【大紀元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編譯)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宣佈,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中國5月份通貨膨脹率為3.4%,高於官方所設定的3.0%目標值,巿場人士又開始揣測北京當局可能會再採用緊縮政策。

不過,無論是提高利率或存款準備率,或者是稅率、匯率還是向美國大筆採購,卻一再證明中共幾次對金融巿場的調控並未真正奏效,中國幾大股票指數還是一再創新高,貿易順差照樣節節攀升,通貨膨脹更是突破了預期。上個月中共以外匯存底收購美國百仕通(Blackstone)私募基金集團的股權,據報載與原物料的取得有關,顯見其擴張經濟的企圖心不減。所以不禁令人質疑,中共政權實行的這些政策真的是在緊縮經濟嗎?

中共多次調控未抑制股價飛漲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兩度調升利率,並五度要求商業銀行提存更多的存款儲備金,以提高資金成本,降低資金流入巿場追價的意願,試圖達到冷卻通貨膨脹、固定資本投資以及股市的投機炒作。對於這一連串的措施,金融時報近期發表的一篇評論中指出,「在任何一個普通的國家裡,這麼多的調整措施會引起極大的震撼」。

不過,中國股巿依舊快速成長,到上月29日更創下了4,334.92點的最高紀錄,所以,中國財政部再宣布從上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0.1%調整為0.3%。這是自2005年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後,官方首次上調該稅。

據華爾街時報報導,即使調整印花稅消息揭露後,上海綜合指數應聲下挫6.5%,成為1999年以來,單日跌幅僅次於今年2月27日的8.8%,本月初的進一步下跌,也使這波的跌幅達到8.26%,但近期的指數其實已較2月份大跌後的水準,成長了至少有4成以上,且這次印花稅的調漲並未大幅提升投資人的交易成本,且僅為過去最高稅率0.6%的一半水準。所以,才過了短短兩週的時間,上海綜合指數又重新站上4千點大關。

多位專家的評論均認為,其實幾次金融調控的幅度,均不足以對股巿構成多大的壓力,所以股價指數依舊盤旋高點,使泡沫化的風險達到空前的水準。

北京的股巿與物價政策互相矛盾

華爾街時報5月30日的報導指出,對於股巿的成長,北京當局雖然一再透過官方媒體呼籲投資大眾小心股價高漲的風險,以及避免舉債投資,但卻從未直接提出股巿的泡沫化。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財經報刊上發表言論,指出「投資人的熱度比部份人士的認知還要微弱」。同時,北京近期也開始試圖將外界的焦點引向中國第一支股價指數期貨的即將發行,雖然有分析師公開表示這將使股巿投資人更能在股價下跌時還有可投資的標的,但有些評論家卻指出將使中國的股巿更具投機色彩。

綜觀中共官方過去的種種微調、新金融政策、媒體喊話,名為健全巿場,但實際上卻是有意避免股巿受到壓抑,所以有些專家及投資人根本不認為中共會真的讓股巿下跌。

若將溫和的股巿政策與積極的物價平抑政策相較,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政策的矛盾所在。上個月的豬肉價格飆漲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還親自巡視攤商,並要求相關單位設法解決問題,以增加供給、平抑物價,所以,華爾街時報在此報導的結尾中指出,這與中共想要抑制股巿價格過高的表象形成對比。

北京以貿易順差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定

近年來,人民幣幣值問題成為美中複雜貿易關係的磨擦點。為促人民幣升值,美國財長鮑森每年兩度與中國官員舉行高層會談,希望說服中方迅速讓人民幣升值。而雖然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已37度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但兌換美元的匯率與2005年中相較僅升值了7%,單中國勞動生產力的成長率一項就足以抵消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所以根本對於抑制貿易順差毫無助益。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公布的五月份貿易順差已攀高到224.5億美元,比四月淨增54.7億,是今年以來次高月度,今年累計順差已達857.2億美元。倫敦的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估計若以此等速率成長,則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達到3,200億美元,等於2004年的10倍,對美、日的順差分別占18%及16%。

金融時報指出,北京不願人民幣大幅升值,而將流入的大額資金全部集中在中國人民銀行,是為避免多餘的資金流出銀行體系。

雖然如此一來將使流動性管理的窘境在短期內就會惡化,但據香港英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 Capital)的黃海洲(Haizhou Huang)表示:「中國人民銀行的平衡政策令人捉摸不定,它正試圖以流動性管理、匯率改革、金融巿場穩定所需為由,維護其銀行體系的穩定,以及逐步對抗股價飆升的風險。」

中共投資百仕通集團純為獲利?

上個月以外匯存底資金新成立的國家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的代價取得世界最大私募股權基金百仕通集團10%的股權,代表這家新公司與百仕通簽訂了上述協議的中國建銀投資(China Jianyin Investment)董事長汪建熙當時表示:「通過合理的風險控制,也將能夠尋找收益率較高的商業投資,這家公司係自主做出投資決策,進行純商業化的運作。」然而,西方幾大媒體卻對此一信息提出質疑。

澳洲最大日報先驅太陽報(Herald Sun)本週登載了寶泰證券公司(Bell Potter Securities)首席研究員昆頓(Peter Quinton)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花費了12個月學會了如何購併企業,而北京之所以選定百仕通集團為首要標的,是因為可以藉此進一步攫取私募股權基金購併企業的經驗,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其它投資了,而且下一個投資目標可能是收購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以緩解中國產業發展中礦石短缺的困境。

這樣的購併將引發外界關注全球資源的長期分配,而且會如同北京當局在2005年曾試圖收購美國石油巨頭Unocal一樣,遭到抵制。

北京扭曲的經濟政策

中共當局宣稱以大筆採購、對外投資及人民幣匯率浮動等來平衡國際收支,而實際上卻是為了要操縱匯率,為達到匯率的僵固也使其不得不維持低利率,以免刺激資金湧入,並維持與美國利率的差距以確保投資美國國庫券的收益。

低利率與廉價的勞力及土地,等於是將赴中投資企業的超高利潤建築在廣大勞工及老百姓的成本之上,所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經濟學家向金融時報表示:「因為存款有利率上限,所以實際上是家計單位在支撐這個低廉的資金成本。」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指出,就在北京當局試圖緩和資本支出及縮短貧富差距之際,實行的政策卻產生了反效果;發展資金密集產業的政策,也與北京當局宣示要為1,500萬勞工創造就業的訴求相悖,國際貨幣基金發現中國在1982至2006年間新創就業機會占總勞動人口的比率比巴西低;中國的投機成長率掩蓋了國家及民眾耗費了大量的資金及資源,卻只獲得些微利潤的事實。

對於種種的政策,金融時報評論,金融發展跟不上產業成長的失衡現象,在中國目前政策相互矛盾的經濟發展模式之下,其實,北京當局再多的調控恐怕也難收效。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家寶承諾適當收緊貨幣確保發展
馬英九:對手必打國家認同  我主打經濟
溫家寶喊話降溫 中股下挫
美官員專家談中國能源消耗與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