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深海生物大發現 國際生命條碼9月在台辦展
【大紀元5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七日電)國科會今天公布執行6年的深海生物調查多達80世界新種,除吸引4大國際計畫注目;其中國際生命調碼計畫Censor of Life將在台灣舉辦第二屆展覽,台灣4位本案科學家都將發表台灣深海生物研究成果;未來還可研究地球暖化問題。
行政院國科會中午召開「探索台灣的神秘深海生物」記者會,公布2001年起推動「台灣深海生物多樣性之調查研究」成果,共發現523台灣新紀錄、80世界新種,可與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等四大計畫接軌,並已與當中2大計畫洽談合作細節。
專案報告此一調查成果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天任(專責甲殼類)說,因為一年只分到使用研究船10天,包含他與海洋生物學家還有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邵廣昭(魚類)、中興大學教授盧重成(軟體動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組長趙世民(棘皮動物)等人都全天候上船作業。
他指出,每次出勤有50到60人,為把握可用船時間,幾乎都是全天不間斷調查深海生物,每個人一天只睡3小時;但因為冬季有東北季風,不利出海,因此多在8月出海調查,故易遇颱風,於是只好駕船跟颱風躲貓貓,但就是要堅持繼續調查作業。
堅苦、毅力不搖,讓這些科學家們收獲斐然。陳天任說,目前全球深海研究不多,加上台灣東、南海域甚深(東邊海域航行1小時就可觸及1000公尺深度),海底生物又多,讓他們的努力有收穫。
成績斐然已讓Censor of Marine Life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畫、Barcode of Life國際生命條碼計畫、Tree of Life國際生命演化樹重建計畫及剛在5月9日宣布起跑的Encyclopedia of Life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等四大國際重要計畫注目,前兩者並已洽談合作、資源融通計畫。
他振奮的說,由美國自然歷史科學博物館策劃的Barcode of Life國際生命條碼計畫,2、3年前在大英博物館舉辦第一次展覽與大會,今年9月將在南港中央研究院舉辦第二屆活動;屆時連同他在內的4位台灣科學家也將專案報告台灣的發現成果。
關於深海研究的延續,他說他等四人6年來共獲國科會新台幣300萬元到400萬元資助(不含另提供的船),目前正申請持續研究經費補助中;明天他與邵廣昭還將赴菲律賓持續為期2週的深海生物調查;未來也有意透過這次的發現,強化與國際合作。
他說,菲國、印尼及台灣海域的生物多樣性是全球最豐富的,台灣應當好好把握,應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研究國;並可應用至生技與藥技;同時預計需要5到10年研究時間,方可對照深海生物變化,進一步研究當前重要課題-地球暖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