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連京都 琳瑯滿目的京物
紡織品、染製品、陶器、工藝品等日本京都的產物,到了近世吸引了大眾的眼光,也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最具代表性的京都產物非西陣的紡織品與京染的染製品莫屬了。西陣織承襲自古以來的傳統,擁有無可比擬的高超紡織技術。尤其是當初為了躲避應仁之亂,許多紡織師傅移居到堺(位於大阪府面向大阪灣的港灣城市——譯註),見識了進口紡織物的技術。他們於戰亂後再度回到京都,在西軍陣地的舊址發展紡織業,因而得到「西陣」之名。
到了十七世紀,紡織機的數目急遽增加。但是享保十五年(西元一七三○年),一場大火燒毀了三千台紡織機,在那之前據說西陣曾經擁有七千台紡織機,其中有不少是需要兩、三人共同作業,需要高度技術的「高機」(一種手織機——譯註)。
西陣織
與紡織品齊名的是著名的京都和服布料——友禪染,這種友禪染據傳是在元祿年間(西元一六八八—一七○四年),由畫師宮崎友禪齋所發明。友禪染運用紙版染出繽紛多彩的花樣,設計充滿大膽的創意。在染布料的工序中,拜鴨川與桂川等美麗河川豐富的水流才讓友禪染發達起來。
友禪染
以河水漂洗布料的染料與黏著劑的友禪流
京都的陶器稱為「京燒」,江戶時代以後成為京都具代表性的產業。在仁清窯推出彩繪的陶器後,更讓京都陶器的名聲如日中天。仁清是丹波的陶工,本名野野村清右衛門,他在栗田口修習製陶的方法,在瀨戶學習茶器製作,到了正保四年(西元一六四七年),他在仁和寺前建造了燒窯,在金森宗和的指導下開始燒製茶道用的茶陶。他所燒製的陶器被形容為「典雅優麗」,非常受到茶道界的喜愛。仁清窯的陶器稱為「古清水」,是為「京燒」的典範。
京燒(京都陶瓷)
到了元祿十二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尾形乾山在今日的右京區鳴瀧也建造了燒窯;相對於仁清,尾形的窯講究「沈靜」。京都的燒窯雖然以這兩處為主流,但是音羽、清閑寺、清水等東山一帶的窯,也就是「清水燒」也十分受到歡迎。除此以外,京都各地還有八燒、栗田燒、御菩薩燒、東福寺燒、修學院燒、音羽燒、押小路燒、野神燒、御室燒、樂燒等的燒窯生產陶器,京燒也逐漸拓展到各地去。
扇子
京都的產物除了前述的紡織、燒陶之外,還有京白粉(化妝品的粉)、京紅(口紅、腮紅)、京果子(甜點)、京人形、京扇子、京袋物(提袋)、京佛壇等冠上「京」字的產物,讓京都的產業盛極一時。京都的物產承襲了傳統的技法,再加上師父熟練的技術與設計,誕生了嶄新的「京物」(京都產品)。
--摘自 馬可孛羅文化《京都千二百年(下)》@
梳子、髮簪和提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