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國祭 日本史上知名祭典
慶長九年(西元一六○四年)夏季,祭祀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舉行祭典,京都街町一片熱鬧。豐臣秀吉的遺體埋葬在東山的阿彌陀峰,豐國神社就蓋在這座山的山麓。八月十八日是豐臣秀吉的七年忌日,配合這個日子,京都街上有騎馬遊行的行列以及盆踊舞蹈的舞群。連續數日,京都洋溢著興奮的氣氛,而主角當然是町眾庶民了。
豐國神社從創建的慶長四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四月以來,在春秋都會舉行豐國祭,這一場臨時大祭不僅一直流傳到後世,在歷史資料上也是一場知名的祭典。因為色彩豔麗的「豐國祭圖屏風」與《豐國大明神祭禮記》都留下了詳細的紀錄。
豐國祭一開始在八月十四日,首先有裝飾華麗的兩百匹騎馬隊伍帶頭,在町內遊行。贊助騎馬隊的是受到豐臣家恩惠的大名。馬隊的騎士除了豐國神社的神官與樂人外,也包括吉田神社、上賀茂神社的神官和樂人。跟隨在騎馬隊後面的是田樂眾和猿樂眾的藝人。遊行隊伍繞行建仁寺、豐田神社、清閑寺等地方,演出田樂與猿樂的藝能表演,將祭典氣氛帶到高點。
隔天來自上京與下京的町眾群聚,由五百名畫了妝的舞蹈手一邊表演盆踊舞蹈,一邊在「都大路」排成一排漫步。上京組從御所走到豐國神社,下京組則走相反路線,分成兩路遊行。從屏風圖來看,舞蹈組的先頭遊行隊伍手上拿著寫有「一組」、「艮組」、「西陣組」、「新在家」等町名的圓扇,圖中描繪當時京都一些奇特舞姿的情景。道路上還搭建了二、三百處觀看遊行用的觀眾台。鄰近村落、地區也有許多人前來參加祭典,整個町瀰漫在興奮的氣氛中。
《祭禮記》一書記載當時盆踊舞蹈所使用的道行之歌、躍歌等的歌詞,是非常著名且珍貴的舞踏史、風俗史資料。不過,豐國祭的祭典遊行行列從此以後規模逐漸縮小,到了元和元年(西元一六一五年)豐臣家滅亡,連神社也被消滅了。一直到明治時代豐國神社才重新復興。
豐臣秀吉的七週年忌如此盛大舉行,據說原因如下:定居在大的豐臣家為了挽回衰落的家運,伏見的德川家康於是高舉秀吉的遺德以圖號召人心;町眾也藉此祭典發洩日常的不滿。由於三方的想法一致,祭典才會如此盛大。
--摘自 馬可孛羅文化《京都千二百年(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