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的宮殿 金閣與銀閣
提到日本室町時代的代表性建築,相信所有人都會想到金閣寺和銀閣寺。
應永四年(西元一三九七年),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衣笠山東麓建造北山殿,在其一角,建造了一座舍利殿金閣,這就是金閣寺名稱的由來。足利義滿出家後,將花之御所讓給兒子足利義持,並建造這座建築物作為後來的居所。足利義滿死後,這座建築物改為寺院菩提所,後來成為鹿苑寺,但一般稱之為金閣寺。
北山殿除了「鋪玉貼金建造的」舍利殿金閣之外,還有護摩殿的寺院建築、承自平安時代傳統的寢殿造「公卿之間」,以及如會所般的武家屋敷等建築。
黏貼金箔的金閣是一座三層建築,據說是以足利義滿經常前往禪坐的洛西西芳寺為藍圖。第一、二層為寢殿造樣式,第三層是中國風的禪宗樣式佛堂。第一、二層面積較大,第三層縮成面寬三間的正方形平面,屋頂呈四方錐體型稱為寶形造(方形造型),中央突起處,打造一座鍍金的銅製鳳凰像。長年以來並未受到戰亂與大火的波及,一直保留到二次大戰後。然而昭和二十五年(西元一九五○年)遭縱火燒毀,但旋即重建恢復原狀。
金閣
金閣完成後約半世紀,由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興建的東山殿,有一座貼用銀箔的觀音殿,即俗稱的銀閣寺。足利義政逝世後,這座建築改名為慈昭寺。歷經永祿元年(西元一五五八年)的戰火摧殘,義政時代至今僅存的建築物,就只剩下又名銀閣寺的觀音殿以及持佛堂的東求堂。據說在當時還有泉殿、會所、常御所、大台所、對屋、東側淨土寺山腰的西指庵和山上亭等。這些建築也是以西芳寺為藍圖,可想而知,當然也有和金閣互別苗頭的意味。
不論金閣或銀閣的興建,都是立基於將軍的權勢。但是兩位將軍的境遇卻是南轅北轍。足利義滿建設的金閣,是給權力與威勢兼具者居住的宮殿,而非隱居處所。當時的紀錄記載:「後小松天皇成為義滿的養子」,足利義滿似乎成了為所欲為的「上皇」或「法皇」。在往生者名冊及靈位中,足利義滿被冠以「鹿苑院太上天皇」或「鹿苑院太上法皇」的情況,早已廣為人知。
相對於此,足利義政的實權早已被母親日野重子、妻子日野富子、重臣斯波氏、細川氏及山名氏所剝奪。因此東山殿可說是他的隱居處所。足利義政逃離政治世界,耽溺在繪畫和庭園造景(搭配石木水池設計庭園)等藝術世界之中。
在文化層面上,金閣和銀閣也具有對比性。可分為在義滿時期達到鼎盛期的北山文化,以及在義政時期達到頂峰的東山文化。從北山殿的建築可知,北山文化的特色即融合公卿文化與新興武家文化的時代。而東山文化是在公卿文化與武家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中,加入由五山僧侶傳入的中國宋文化,以及因為商業活動的經濟力而發展出的庶民文化所融合形成。此外,金閣呈現寢殿造風格,銀閣則為書院造風格,也呈現當時住宅樣式的改變。
--摘自 馬可孛羅文化《京都千二百年(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