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平安京(京都舊名)的人們來說,所謂的祭典就是春天的賀茂祭,也就是上賀茂神社與下鴨神社的祭典。因為遊行的人都會戴葵花頭飾,所以又稱作葵祭。
據說賀茂祭在六世紀就已經有了,可是從平安時代之後,才有規模壯麗的遊行陣容,從皇宮內走到下鴨神社、上賀茂神社。在遷都後不久的大同元年(西元八○六年),賀茂祭正式成為朝廷舉辦的官方祭典。弘仁元年(西元八一○年),由公主權充祭司主持祭典之後,祭典就更為隆重華麗了。
從清少納言和紫式部活躍的十世紀後期到十一世紀初期,開始有了用來觀賞祭禮的觀禮車和看台,祭典成為一種觀賞娛樂活動。紫式部的《源式物語》有一幕以觀賞這個祭典遊行為故事的舞台,描述女人之間「搶車」的過程,是非常有名的。
祭典的隊伍從皇宮內開始,穿過一大路,朝著賀茂的河邊行進。在一大路上排滿了裝飾華麗的觀禮車,還有極盡巧思搭建的看台。本來看台是沿著宅邸的瓦頂泥牆搭建的觀賞席,漸漸地越做越豪華,後來竟變成用檜木皮鋪頂,圍上欄杆,再加以裝飾的看台。臨時看台變成固定的設備,也成了招待客人的應酬場所。盛裝的貴夫人也坐在那裡觀賞。而對一般老百姓來說,觀賞華麗的看台也成了觀賞祭典的樂趣。京都可以說從那時候起,就奠定了觀光都市的原型。
賀茂祭在應仁之亂後中斷了近兩百年,其後也曾中斷過數次。到了明治十七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摘自 馬可孛羅文化《京都千二百年(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