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十一日電)台灣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博憲,行醫三十六年來,默默守護雲嘉地區孩童的健康,他熱心助人,自掏腰包為貧困兒童繳納不足的醫藥費,讓他榮獲中華民國第十七屆醫療奉獻獎。
陳博憲於1971年自台北醫學院畢業後,因深感城鄉醫療資源差距甚大,於是決定回到嘉義,從最基層的內兒科住院醫師做起,因當時雲嘉地區小兒科醫師極度缺乏,醫療設施尤其嚴重不足,陳博憲於1975年與美國宣教士倪安華醫師,共同建立小兒科完整醫療及護理照護制度。
在陳博憲與倪安華醫生的努力下,嘉義基督教醫院從嬰兒室、泡奶室、早產兒照護、小兒呼吸加護病床一一建立,也讓嘉基小兒科成為當時雲嘉南地區唯一的兒童重症後送醫院。
有鑑於當時經濟貧困、交通不發達,民眾醫藥常識極度缺乏,再加上迷信偏方,因此陳博憲著手兒科衛教門診,設法讓病童能接受正確的治療方式,同時大力推動小兒預防注射制度,預防小兒麻痺、白喉、百日咳、痲疹、德國痲疹、結核病等流行疾病。
另外,他因擔憂含有Sulpyrine的退燒針的副作用嚴重,因此堅持不幫發燒病童施打這類退燒針,為了幫助病童減輕苦痛,陳博憲特別請當時的藥局主任張耿端研發自製多樣小兒藥品,包括退燒、急性腸炎、咳嗽、感冒、心臟病等藥水,提供小兒安全優良的醫療品質。
倪安華醫師於1979年回美國之後,陳博憲接手雲嘉地區兒童醫療照護工作,隨後擔任嘉基醫療副院長、院長等職務,並於1985年運用教會人力資源,由曾經擔任護士的母親陳張盡帶領的婦女團契,為醫院製作棉球、紗布、棉花棒、被褥等開刀房及病房所需物品,開啟了嘉基志願服務工作的先鋒。
陳博憲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早年經常遇到因經濟因素而無法接受治療的病童,他常在病歷上註明不收費用或打折,而病童所付不出的費用,就從他的薪資裡扣除;如果有慢性腹瀉嚴重病童,無法適應一般奶粉,需購買較昂貴的特殊奶粉時,他也會自掏腰包,讓家長購買特殊奶粉。
1982年間,有一名出生僅十天的男嬰,因活動力不好、呼吸急促、發燒、腹瀉,經轉診送到嘉基後,出現白血球過高、嚴重酸血等症狀,在陳博憲的悉心照料下,終於將這名男嬰救活,男嬰的父母為了感謝陳博憲的照顧,而將這名男嬰取名為「嘉基」。
陳博憲以院為家,三十六年如一日,他無私的奉獻,是繼嘉基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獲得第六屆醫療奉獻獎),以及隨後接任院長職務的翁瑞亨醫師(前國民健康局局長、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之後,成為嘉基第三位獲得醫療奉獻獎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