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日電)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活動2008年獎助金即日起開始接受申請。今年,再次獲得「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夫婦捐款一百萬元挹注,繼續幫助年輕藝術家完成旅行的夢想。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也是「流浪者計畫」創辦人林懷民今天下午與近二十位第一屆、第二屆及第三屆獲獎助者輕鬆茶敘,分享流浪經驗及心得。
「流浪者計畫」自二○○四年成立以來,在企業及各界的支持下,已獎助二十四名台灣藝文青年,資助他們在亞洲地區進行兩個月的自助旅行。
今天和大家分享流浪故事及創作作品的有第二屆獲獎助三十歲以下「啟蒙組」的吳耿禎、許育榮、鄭宗龍、張政緯;四十五歲以下「專業組」的陳眉伶、吳文翠、薛美華、達比烏蘭‧ 古勒勒等八位。
鍾情剪紙藝術的吳耿禎,遠赴中國剪紙原鄉—陝北,從貧瘠窯洞的生活中,體驗陝北大娘充滿生命力的剪紙作品,進而堅定他日後創作的決心。
擅長以插畫、速寫表達思維的許育榮,在上海咖啡館,用畫筆勾勒出市井風光。回國後,他從「心」再看台北,以一百五十二幅機車騎士素描,拼繪心中的「台北印象」。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生張政緯,深入越南直擊台灣男性與越南新娘當地生活,以影片紀錄他們對跨國婚姻的期待與轉化。
新銳編舞家鄭宗龍,環繞印度半島二十多個城市,意外徜徉喀什米爾草原,體驗山居生活;五月底,鄭宗龍將在新舞臺,呈現去年參加國際編舞大賽「NO BALLET」得獎舞作「狄德貝許」。
現任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每日「行腳」六、七個小時,完成日本京都古道之旅。她以「走路上了癮」為題,透過朗讀及影像,闡述獨行的心路歷程。無獨有偶劇團導演薛美華,現場示範他赴印尼爪哇島學習傳統皮影戲及杖頭偶操作。
從事紀錄片創作,現為特教老師的陳眉伶,以鏡頭紀錄恆河畔川流不息的「拜河」與「生、死」場景。排灣族鋼雕藝術工作者達比烏蘭‧古勒勒,進駐日本鋼雕家高田悟先生的工作室,並與東京當地藝術家交流。
騎單車征服滇藏的謝旺霖,旅行期間的創作,獲得文建會「尋找心中的聖山」散文首獎,他第一本旅行散文集,獲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獎助及出版。
赴北京修習紀錄片的鍾權,作品「台北京」獲得今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並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紀錄片編導小組成員。
青年詩人劉亮延,日本流浪歸國後,成立「李清照私人劇團」,與第二、三屆流浪者吳耿禎及陳俊豪合作新戲「白素貞」,應邀至北京亞洲城市青年戲劇節演出。
致力戲劇表演的傅子豪及王瑋廉,回國後持續投入海內外演出與表演訓練。吳欣澤首張西塔琴專輯發行後,今年初又回到印度拜師學琴,所屬西尤樂團上週獲得行政院新聞局的年度樂團獎助。 「流浪者計畫」即日起開放申請,至七月二十五日截止。凡三十歲以下,熱愛文學、音樂、表演藝術、影像、美術等創作青年,以及四十五歲以下專業藝術工作者皆可提出申請。
獎助辦法及申請書可至網站下載,網址:www.cloudgate.org.tw。評審分書面審核、面試兩階段,獲獎助者名單將於九月中旬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