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學創作漫談」之少年俊傑與大器晚成

古道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日訊】談到中國古代的少年天才,有兩個人是必定提到的。曹植與王勃,一個被譽為「才高八斗」的建安風骨,一個被譽為「初唐四傑」之首,都是千古流芳的人物。

既是天才,天作其成,自然如有神助。那麼剩下的普通人呢?按照朱熹的說法,孩子在八歲的時候,就要教導如何灑掃、應對、進退的禮節與禮樂、射御、書數的文章,這是小學。到了十五歲,就要教導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這是大學。富貴的人家,能請到專門的先生來教導自己的孩子,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則主要在學堂或私塾集中學習,至於國家,又有了專門的官學與國子監。

自宋以降,學生們學的最多便是四書五經,後來蒙學之初又有了更為通俗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弟子規》等等等等。孩子們讀起來是琅琅上口,侃侃而誦,加上孩子的天性純良,如未琢之璞玉,這傳統、正統的神傳文化就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心裏紮下了根基。待年紀日長,又背誦四書五經等經典名篇,老師往往只嚴苛要求記誦,學生們則常常不知所云,但卻在日後的人生歷練當中,體驗到了不同的內涵,過往記誦又歷歷在目,方明白當初老師的苦心。古人說,「好讀書,不求甚解。」學習經典不能咬文嚼字,多多的通讀、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謂童子功,卻是一生取之不盡的源泉。

對少年俊傑,古人有「傷仲永」之歎,也是說成才之難。少年俊傑常有,而大器晚成的人才在古時候也同樣輩出,只是大器晚成的晚卻不是現代人所以為的年齡已大,而是說大器者是需要時間來磨煉的,美玉也是需要時間來彫琢的。這即是孟子所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這大器能成,苦其心志卻是關鍵,所以司馬遷才有這樣的感慨,「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賢聖發憤之所作也。」而如果心性不能在磨難中得到昇華,就僅僅只是流於吃苦而已。

以孩子的純善本性,扎根於中華神傳文化的深厚根基,再歷經人世的磨煉而昇華心性、積累閱歷,則萬事具備,不朽的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一段詩仙李白的逸聞,說李白小的時候夢見自己用的筆頭上面生出了花,後來果然因此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妙筆生花,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傑出的文學才能。
  • 談到文學創作,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留下的煉字、文學創作時的佳話可謂是層出不窮,又妙趣橫生。而中國,作為世界上信史記載最長和最完整的國家,其浩瀚的歷史文字記載不僅為後人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中華神傳文化,也給後人在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一條可供學習、借鑒、傳承的路。
  • 文化是通過甚麼來傳承的?大概的來講,有歷史代表人物,有傳世經典文章,有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表現形式,如繪畫、服飾、雕塑、建築、音樂、舞蹈等等,但從最根本上講卻是依賴於整體社會人群的道德水準,在這一點上,文章的教化與民間的神話、傳說、故事並行於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再以自秦以降逐漸發展起來的儒、釋、道三教為核心,共同為整體社會的道德維繫奠定了基礎。
  • 如果把台灣的流行音樂編纂成輯,那麼美籍華人的音樂作品必定是其中一段精彩的篇章。美國流行音樂豐富多元,曲風各具特色,藉由優質的音樂人集結匯流注入台灣樂壇,交織聯結在地的文化元素,往往引領華語音樂的時代流行風潮。
  • 欣賞《錦繡天花》,舞蹈展現仙女在雲間織紡的玲瓏風采,從幕啟時天界仙境的雲霧繚繞、到結尾滿天繁花的奼紫嫣紅,伴隨著迴盪於劇場的豐盈樂音,如同灑向觀眾的慈悲甘露,帶來滿廳的溫暖與祝褔。
  • 「在郊區有一塊地,那真的很美好!」來春說。我似乎能聽出這話裡的得意。或許,在這片她小時候瘋跑瘋鬧、捉魚爬樹、恣意成長的土地上,她能迎來中年的蛻變,重覓兒時無憂光陰。
  • 槐花在美麗的月光下,像一個個小精靈,蕩蕩悠悠地在月光下飛舞著、飄落著。落在了擋風玻璃上,也飄落在真相資料上。真相資料因了這朵朵小花的點綴,而顯得更加美麗、端莊。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