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七日電)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縣定古蹟「采田福地」,完整保存原住民的文化遺產,是全台唯一具規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為維護古蹟,新竹縣政府向文建會爭取新台幣一千兩百多萬經費,於一日將采田福地內伯公、七姓祖牌「出火」,迎到毗鄰的臨時行宮,修復工程正式展開,預計工期十個月。
這次修復工程的內容包括屋桁、屋頂重修、環境改善等。新竹縣文化局表示,采田福地左右兩邊建築物佔用問題在管理委員會協調多時後,近期可望搬遷,右側鐵皮將拆除,左側傳統建物將一併進行修復,修護工程預計期十個月,未來完成後將於內部展示道卡斯族之相關歷史圖版及文物,可充實古蹟內涵,開放民眾參觀。
文化局表示,采田兩字其實是把「番」字解構,位在竹北市新國里的采田福地,過去民間俗稱為「番仔」祠堂或「番仔」伯公,也就是平埔族道卡斯族人竹塹社七姓公廳,是全台一具規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
文化局說,竹塹社族人現有九十四戶,部分遷往外地,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回到采田福地祭祖,以前祭祖稱為「田」,於祭祀後族人往目的地跑,到一定點便停下唱歌跳舞,到折返點時便奮力奔回,最先回到采田福地者可以獲得獎賞。可惜這樣的活動並沒有留下來,目前則簡化與客家族群祭祖相同。祭祖當日,族人於九時三十分回到采田福地,準備牲禮,十時舉行簡單祭祀,之後召開派下員會議。
文化局說,明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將擴大辦理節慶活動,也考慮配合義民節辦理,特別是舉辦平埔族傳統文化的馬拉松大賽,讓縣民參與,也讓縣民認識采田福地的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