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蘇轍:六國論
余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衝,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昔者范雎(音:居)用於秦而收韓,商鞅用於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以見矣。秦之用兵於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於前,而韓、魏乘之於後,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於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委區區之韓、魏,以當虎狼之強秦,彼安得不折而入於秦哉?韓、魏折而入於秦,然後秦人得通其兵於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音:檔)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音:鬢)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安於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國:戰國時秦嶺以東之韓、趙、魏、齊、楚、燕六國。
世家:史傳記諸侯王之世系者。
山西千里之秦:山,指殽山。秦國當時有今陜西長安以西之地,號稱關中,沃野千里。
不免於滅亡:秦始皇十七年(西元前二三O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三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
咎:歸罪。
腹心之疾:猶言心腹之患,以喻地形之險要。
范雎:魏人,先事魏中大夫須賈,後改姓名為張祿,說秦昭王以遠交近攻之策,歲為相,封應侯。
商鞅: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或稱為「衛鞅」。
昭王:名稷。
剛壽:即今山東壽張縣。
折:曲也。
東顧之憂:顧忌東境之憂患。
出身:獻出其身。
委:對付。
應夫無窮:應付無窮之變。
疆場:邊境。
背盟敗約:周顯王三十六年(西元前三三三年),蘇秦遊說六國,結成合縱盟約,以抗秦。秦使張儀倡連橫之說,分化齊、楚,脅誘韓、趙、魏,周赦王二年(西元前三一三年),楚、齊絕交,縱約解。
自相屠滅:猶言自相殘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