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社會/紀實文學

九死一生——我的「右派」歷程(19)

‧11 去北大荒

                  一

去關外的列車終於啟動了。

  

在我們所坐的車廂裡,只有我們這六個人的穿戴特別顯眼:狗皮帽,老羊皮大衣,大頭鞋,長長的棉猴兒,都是那種「闖關東」的打扮。

  

據說前些日子,一列列火車拉著中央各部的「右派」奔向東北時,前門車站上曾多次「上演」過真正悲聲淚雨的傷心劇。每當汽笛一聲長嘯,車窗裡,站台上, 多少雙悵然離別的眼睛,多少抑制不住的淚水,多少隻發瘋般揮別的手,數也數不清。車廂裡的很多年輕人——最小的剛滿18歲——有的臉上還掛著淚,都高聲唱 起蘇聯那首催人淚下的《共青團員之歌》,一些年歲大的人也隨聲跟著哼哼:

再見吧,親愛的故鄉!

勝利的星在照耀著我們!

再見吧,媽媽:

別難過,別悲傷,

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

今天我們也啟程了。看來整個列車上,只有我們這六個人懷有這樣的心情,不可能再目睹那一幕幕撕肝裂肺的場景。對我們來說,勞動,本是光榮而自豪的字眼。可是一加「監督」二字,它就完全走向了它的反面——恥辱與痛苦!

  

不過,我們也都多少懂得一點辯證法: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管別人為何「拿著大頂」看待我們、凌辱我們,我們仍然應該以革命者的氣概,在完全嶄新的生活中繼續不斷地豐富自己,在幽暗中追尋光明。

                  二

這時,來自全國各地的10萬轉業官兵,也正在紛紛湧向北大荒。

  

據說,從1947年起,人民解放軍就先後抽調數以萬計的官兵,分批進入這世界上僅存的三大片黑土荒原之一。

  

1954年,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務院農墾部長王震,又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呈送了《關於開發北大荒的報部,並親自率領鐵道兵七個師兩萬餘人,先行挺進北大荒,相繼建起了850、851、852、853、854、855直到8511等12個農場。

  

所以,將離開北京時,新華社機關黨委書記普金對我說:「北大荒的冬季天寒地凍,約半年時間,大家只能呆在屋裡或帳篷內御寒,可不要荒度了這段時間。你要把英文課本和《英漢大辭典》等等都帶上,利用漫長的冬季好好學習,日後還是用得上的。」

  

我帶了滿滿一箱子書,事後才知道這成了特大纍贅。但在當時,對去荒原中追尋光明還是滿有信心的。

  

信心滿懷,但何時才能離開北大荒把英文派上用場,心中沒底。在奔赴北大荒的路上,在瀋陽轉車時,我們有人逛了這座古城,有人遊覽了清王宮及其東陵與北陵;到了哈爾濱,我們也遊逛了這座由「曬漁網的場子」逐漸發展起來的比較現代化的城市。

  

我們抵達臨時停留的目的地——牡丹江迤東的密山縣城時,已是離京後的第四天了。比我們先期到達的新華社保衛科科員王書仿同志——一位仍把我們 這批「右派」當作同志看待的年輕人,來到滿是轉業官兵和一堆堆行李什物的車站,幫我們搬行李。他是專為安排我們的具體勞動場所打前站的。

  

這裡是北大荒邊緣的一個小縣城,「滿洲國」時代被叫做「密山省」省城。它沒有城牆,只有沿著十字街排列著的簡陋的平房。關內已春暖花開,樹 技新綠,這裡還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我戴著厚厚的大口罩和棉手套,穿著厚厚的棉軍服和棉軍大衣,足蹬志願軍時代的高筒厚皮靴,仍然覺得很冷。

  

王書仿同志告訴我們:我們將去的是黑龍江省鐵道兵農墾局(後改稱牡丹江農墾局)屬下的最早創立也是最大的850農場。其骨幹成員是1954 年轉業的鐵道兵850部隊的官兵和一批地方幹部,基本勞動力是由河南等地發配來的勞改犯。它已有五個分場和一個剛剛建立的雲山畜牧場。我們將去的,就是這 個雲山畜牧場。他正為我們聯繫車輛,要我們耐心地等一等。

  

這樣,我們就有充裕的時間,與來自天南地北的成群結隊的轉業軍官們一樣,游手好閒地去逛逛那幾條滿是冰雪的馬路,皮靴或大頭鞋走在上面嘎吱嘎吱響。逛累了,就在一家老鄉家裏的地炕上睡大覺,或到臨時接待轉業軍官們的大帳篷裡吃飯。

  

天氣是這樣的冷:大帳篷裡竟也有零下20多度,流下的清水鼻涕就勢一抹,棉手套上立刻就又多了一小片薄冰。「在北大荒動不動就會凍掉鼻子和耳朵」的古老傳說,看來並非聳人聽聞的荒誕奇談。

  

4月13日,進軍北大荒的總指揮王震上將來到了密山,在密山車站廣場召開了萬人大會。大會主席台的兩邊掛著王震上將自己寫的一副對聯——

密虎寶饒,千里沃野變良田

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

「密虎寶饒」,就是緊挨烏蘇里江和興凱湖的密山、虎林、寶清、饒河四個縣。

王震對當時聚集在車站廣場的萬名轉業軍官說:「在這沒有人煙的地方,我們將蓋房子開荒,相信大家能夠戰勝艱難困苦,一定會戰勝艱難困苦。你們 都是當過排長、連長、營長的,我也當過排長、連長、營長。同志們過去在戰場上都是帶頭打衝鋒的。那麼開發北大荒,遇到艱難困苦怕不怕?」

  

「不怕!」大家齊聲回答。

  

「苦戰三年行不行?」

  

「行!」又是齊聲回答。

  

「這很好!早走早到目的地,早到目的地早生產,明天早晨就出發,大家同意不同意?」

  

「同意!」

  

第二天,一些轉業官兵就打著王震上將親手授予的「邁開英雄步伐,走向生產前線」的大旗,向烏蘇里江邊的農場進發,我們也跟著離開了密山。

                  三

離開密山的那天上午,陽光普照而寒流滾滾,卡車幾乎完全在雪壕中艱難爬行。我們都戴著風鏡,但雪地反射的強光和無孔不入的雪沙,仍刺得我們常常睜不開眼。

  

王書仿同志說,按規定,受「二類處分」的人,應該到853農場去。那裏是剛創辦的,比較苦,在烏蘇里江邊上的饒河縣境內。丁玲、聶紺弩、吳祖 光等人都已到那兒去了。他們人多,有專車運送。我們人少,路又遠,只好搭順車到較近的850農場雲山畜牧場。這個場子離密山、虎林都比較近,很快就會到 達。

  

可是,說是100來裡地,我們悠悠晃晃地從早飯後,一直晃到太陽快落山,才到了只有幾座兩頭趴紅瓦房的雲山畜牧場場部。

  

從一座房子裡,出來一位已經不佩戴肩章的轉業軍官,手裡拿著一紙介紹信,要我們就車去第三生產隊,說是一直向西,轉彎向北,總共只有十幾里地就到了。

  

這樣,我們到達第三生產隊隊部時,天色已經昏茫茫的了。

  

這是緊挨當年楊子榮們苦戰過的完達山南麓的一個生產隊。幾年前勞改犯們留下來的兩片住房之間,是寬達千米的森林沼澤地。東邊是隊部、伙房和一 座磨麥子的小磨坊,號稱「三間房」;西邊有五座完全用草坯壘成的比較寬大的草房,住著先我們到達的中央各部的「右派」,號稱「五間房」。「五間房」西邊有 一條蜿蜒曲折、越來越高的小公路,通向深山裡的老電鋸廠。王書仿同志搶著幫我們一趟又一趟地穿越林間小道,踏著沼澤泥地,從「三間房」向「五間房」扛行 李,累得滿頭大汗,直呼白氣。我們打心眼裡雙倍地感激他。

(待續)(//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