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三日電)台灣原始觀音座蓮、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是台灣瀕臨滅絕的稀有蕨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投入6年時間研究,在實驗室成功繁殖這二種國寶級植物,並將其移植回到原生育地,化解其生存危機,這項成果獲得世界保育界肯定。
林試所今天發表台灣原始觀音座蓮、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復育成果。
林試所指出,原始觀音座蓮是一群在演化歷史上非常古老的蕨類植物,根據化石證據,其祖先可追溯至侏儸紀中期、據今約1億8000萬年前,台灣的原始觀音座蓮只有台灣原始觀音座蓮及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二種,均為台灣特有種。
林試所調查發現,台灣原始觀音座蓮只分布在台北烏來及南投蓮華池二地,植株數量少於1000株;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則僅見於烏來地區,數量更少,不到100株,野外族群滅絕風險極高,而且這二種蕨類無法像其他蕨類以一般孢子繁殖法使其發芽,亟待復育。
林試所團隊研究後,發展出利用孢子生產台灣原始觀音座蓮幼苗技術,但由於孢子培養時間長、成苗率低,需要其他復育技術協助。至於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因其孢子發芽技術尚待突破,林試所也尋求其他繁殖方法。
林試所團隊因此研究托葉繁殖,切取少量原始觀音座蓮托葉置於土壤培養,3個月後,托葉側邊生根、抽葉長出新苗,再經過1年培養,台灣原始觀音座蓮托葉繁殖成功率達40%,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更高達90%。
林試所指出,這種繁殖方式克服伊藤氏觀音座蓮原本無法以孢子繁殖的困境,也縮短台灣原始觀音座蓮以孢子繁殖所需時間並提高繁殖率。林試所已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蕨類學會去年發行的期刊Fern Gazette。
林試所表示,目前實驗室繁殖成功的這二種觀音座蓮植株,部分移植至台北植物園蕨類展示區中,部分則送回原生地烏來,希望擴大野外族群,未來繁殖技術將移轉給保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