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齊景公出獵(歷史故事)
【原文】
齊景公(1)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2)而問之曰:「今日寡人(3)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4)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5)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6)為不祥也!」(出自《說苑》)
【註釋】
(1)齊景公:春秋時齊國的國君。(?~西元前643)名杵臼,莊公弟。在位五十八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謚曰景公。
(2)晏子:名嬰,字仲。(?~西元前500)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謚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尊稱為「晏子」。
(3)寡人:國王的自稱,這裡是指齊景公。
(4)殆:大概是、可能是。
(5)是:「這」的意思,指看到老虎、蛇這件事。
(6)曷:怎麼、為何。
【語譯】
齊景公出外打獵,上山看見老虎,下沼澤又看見了蛇。他悶悶不樂的回去,把晏子找來,問道:「今天我去打獵,上山看見老虎,下沼澤又看見了蛇,這大概是一般人所說的不吉利的預兆吧!」
晏子回答說:「一個國家有三種不吉利,看到老虎看到蛇都不在其內。有賢人卻不知道發掘,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卻不能任用他,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卻不能信任他,這是第三不吉利。所謂不吉利,就是像這樣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見老虎,山本來就是老虎的窩呀;下沼澤看見蛇,沼澤本來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窩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這是很正常的,怎麼說是不吉利呢?」
【研析】
這則故事讓我們看到即使貴為一國之君,對於事情的發生及所處的情境,仍無法用智慧去判斷,而陷於人云亦云的迷惑之中。晏子的回答破了齊景公的迷,點出了「雖事出必有因,但也不需穿鑿附會,更不必生疑,把自己搞的人心惶惶」,把握住事情的關鍵才是最重要的。國君有心要把國家治理好,唯有向內找,時時體恤黎民、接納良臣的建議,並為國攬才、信任他、重用他,展現國君的宏大氣度,才是百姓之福、國之大吉。
【延伸思考】
1、你聽說過「孫叔敖與兩頭蛇」的故事嗎?你認為見到兩頭蛇就一定會倒霉嗎?
2、你覺的晏子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如果你是齊景公,你會有什麼反應?
3、如果你是國君,你想聘用什麼樣的人當你的臣子呢?
4、當你的眼皮一直跳,你會怎麼想?你會怎麼做?
5、你的「預感」曾經應驗嗎?請和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參考書目:
1.中國歷代經典寶庫《青少年版》/妙語的花園—說苑/鍾克昌編/時報出版公司/民74
2.說苑集證《上冊》/左松超著/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民90
3.說苑今注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7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