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初夏夜裡的草叢,螢光蟲一閃一閃、忽暗忽明、忽遠忽近,讓人驚喜!現正是賞螢季節,追逐螢火蟲超過十五年的陳燦榮以「大發生」、「大爆發」來形容今年螢火蟲的盛況;根據他的觀察,各地螢火蟲比往年增加一、兩倍以上,甚至達數十倍,賞螢民眾可大飽眼福!
寫過三本螢火蟲專書的陳燦榮,長期在宜蘭、花蓮、台南、新竹、台北等地觀察作紀錄,今年他就發現,各地螢火蟲都相當豐富,原本往年只有零星十幾隻的賞螢點,今年卻出現好幾百隻。農委會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主任、螢火蟲保育協會秘書長何健鎔兩年來在阿里山進行研究,也發現今年有增加趨勢,但確實數量很難估計。
暖冬春雨 引暴增?
陳燦榮推測,今年螢火蟲暴增,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暖冬加上不錯的春雨,讓螢火蟲主要的食物|蝸牛增加;蝸牛吃腐爛的植物,由於氣候因素加速大自然分解速度,食物大增,蝸牛也就多起來,連帶地帶動螢火蟲的數量。
學者:有待證實
研究螢火蟲超過七年的台大昆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吳加雄解釋,各種昆蟲的成長都與氣候有關,以螢火蟲為例,在攝氏二十到三十度間發育成長的速度特別快,如果氣溫偏低或偏高,成長反而變慢;至於螢火蟲增加是否與暖冬有關,則要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
不過,吳加雄說,暖冬確實讓螢火蟲提早出現,原本應該在3月底出現的黑翅螢,今年2月中旬在嘉義瑞里的若蘭山莊就看得到了。雖然四到5月是最佳的賞螢季節,但台灣的螢火蟲多達五十餘種,因此有些地區在八、9月,甚至在寒冷的冬天,都還看得到不同種類的螢火蟲。
保育成果豐碩
陳燦榮指出,老一輩台灣人幾乎都有對「火金姑」的回憶,但隨著照明設備發明與土地過度開發,其棲地遭嚴重破壞,想要一睹螢火蟲的風采,還要走到山林野外;所幸這幾年生態保育觀念逐漸獲重視,許多社區、學校、農場紛紛投入復育工作,不噴農藥,減少人為干擾與光害,加上勤除草、增加蝸牛的食物來源,螢火蟲又回到大家的身邊了。
報你知─賞螢懂門道,不必花大錢
〔記者鍾麗華、許敏溶/綜合報導〕螢火蟲達人陳燦榮說,國內賞螢活動最早始於一九九○年的東勢林場,隨著生態旅遊越來越風行,近年來,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螢火蟲季」,熱門的賞螢點一個晚上可以有上萬人。其實只要知道賞螢點,不必花大錢,也能有趟愉快螢火蟲之旅,連台北市民眾也能在近郊欣賞螢光晚會。
台灣每年有多少賞螢人潮尚無法估計,不過,花蓮鯉魚潭在賞螢活動透過填問卷估計人數,一個假日夜晚曾湧進上萬人。而一個晚上可看到數以萬隻螢火蟲的若蘭山莊,今年4月房間早在1月就被訂滿了,5月假日訂房也早就預訂一空。
莊主葉若蘭說,有人年年固定來看螢火蟲,看到螢火蟲感動得哭了,雖然住宿一晚平均需要二千元的費用,但學生比較沒有錢,他們會騎機車上山,入園費只收六十元。
賞螢不是中南部的專利,台北市南港的椿萱休閒農場也推出夏日賞螢方案,活動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八點半,並提供晚餐,活動費用要五百元;位於利嘉林道附近的太平生態農場,還以「Working Holiday」的方式,讓賞螢民眾到附近的釋迦田撿蝸牛、割草協助復育。
國內不少國家風景區也舉辦相關賞螢活動,例如今年阿里山螢火蟲季從4月到6月,兩天一夜行程,平日約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日月潭賞螢火蟲活動則從今天起跑,民眾事前預約,團體還可安排解說員,每人費用數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