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尋求中止人類腦部暴力區化學變化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二日法新電)神經病學家指出,科學家研究人類腦部化學變化和基因遺傳所得到的重大突破,可望破除暴力行為,避免類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的校園槍擊悲劇再次發生。
二十三歲的趙承熙從小自南韓移民美國。上週在校園裡舉槍瘋狂掃射,打死三十二人,最後朝自己頭部開一槍自戕。
美國新澤西州醫學大學神經病學教授席格爾博士指出,如果能及早檢查趙承熙的腦部,一定會發現不正常的現象,可以建議他接受治療。
席格爾表示,如果他在醫院接受正確的治療,應該可以避免這場悲劇。
席格爾指出,在過去四十年中,不論是臨床研究或是動物實驗,特別是在貓的實驗中,都顯示人腦中有一塊特別區域與攻擊和暴力行為有關。
神經病學家指出,大腦的前半部,或稱「前額葉皮質區」,包括邊緣系統,在人類的暴力行為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員曾在一九六零年代在德州大學校園內槍殺十六人的兇手惠特曼腦部後側的邊緣系統中,發現一個腫瘤。
有關前額葉皮質區和暴力行為的關聯首次於一八四八年在一名鐵路工人蓋吉的身上被發現。他的頭蓋骨在一次爆炸工作中被鐵片刺穿,傷到大腦前半部。
席格爾指出,雖然蓋吉幸運的活下來,但從此行為大變,一改過去恭敬又敏感的個性,變得衝動又有攻擊性。從此之後,醫學界才將暴力傾向和大腦前半部受傷畫上等號。
根據「神經科學期刊」的報導,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的前葉額皮質區如果在七歲以前受傷的話,會產生包括無法控制焦慮、憤怒和攻擊等不正常行為。
研究人員相信,前葉額皮質區負責規範與控制攻擊與暴力衝動。
研究人員從四十一名殺人凶手的腦部影像中找到証據,發現其中大部分人的前葉額皮質區和一些位在深層腦部區域,包括杏仁體,都有功能反常的現象。
一名塔弗茲大學神經科學家建議,應該好好檢查趙承熙腦部的血清素系統是否有缺陷。血清素系統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傳送素,數量不足會造成許多混亂。
席格爾表示,目前已有藥物針對血清素系統缺陷,可達到有效控制暴力衝動的目的,包括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百憂解」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