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二日電)台灣醫療產業朝大醫院及小診所的兩極發展,中小型醫院的生存日益艱難,醫界人士今天倡議,台灣老人平均罹患一點四種疾病,地區醫院可轉型提供老人照護服務,創造老人在地老化與在家安養、醫院走出生路的雙贏局面。
台灣的老年人口去年突破百分之十,估計二十年後,平均每五個國民就有一位是老人,人口老化速度僅次於日本,「高齡國」將衍生照護需求。有鑑於此,國家衛生研究院、永和耕莘醫院今天舉辦「台灣社區周全性老年健康照護研討會」,邀請各界專家集思廣益。
前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陳惠姿指出,老人病主要是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失智症等慢性病,多重就醫與多重用藥的現象普遍存在,一般老人平均每天服用四種藥物,護理之家住民平均更超過六種藥物,發生交互作用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她說,過去認為只要普設大型安養機構,老人就有地方安置,結果十年來,平均每萬名老人可分配到兩百六十一床,實際使用卻僅約一百九十七床,主要原因是機構式養老違反葉落歸根、在家人陪伴下終老的人性。
國衛院老年醫學研究組主任陳慶餘指出,先進國家的老人照護模式是結合基層醫療、居家護理機構,發展出社區醫療群,組成跨專業的服務團隊,並與社政資源結合,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社區化整合照護。
在衛生署支持下,老年醫學會輔導地區醫院轉型提供老人整合性照護服務的試辦計畫,已有嘉義基督教醫院、永和耕莘醫院等十六家醫院參與。
老年醫學會秘書長劉文俊說,台灣地區醫院從1992年的五百一十四家,縮減到2004年的三百五十九家,若能轉型提供老人整合性照護,可多一條生路,藉由整合照護,提升老人的健康,也能減少整體的醫療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