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榮譽博士吳有國習書畫歷程
【大紀元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梅芬、張銘芬專訪/劉文格攝影報導)
白牆露天賦
現年85高齡的水墨書畫家吳有國,出生於福建省詔安縣,幼齡方5即已展現良好的繪畫天份。據其回憶道:「小時候,繪畫材料十分缺乏,書寫用具全無,許多小朋友拿沒燒成灰的炭條或炭塊在地上寫字;我則拿木炭在白色的牆壁上畫畫。」
有次身材嬌小瘦弱的吳有國,在牆上畫出一個小男孩在尿桶前撒尿的人物圖像,其他小朋友見狀跑去跟大人打小報告,說吳有國在牆壁上亂畫。阿公來,看了之後不但沒有責備,反而非常開心誇獎他很會畫圖。在阿公的鼓勵下,繪畫的種子從此深根於吳有國心中。
實踐的積極人生觀
畢業於中央警察大學校正科17期,在警政界服務30多年,是台灣績優的警務人員之一。退休後的他,一心從事自幼即喜愛的書畫藝術,創立「誠齋書畫藝苑」,自號「誠齋居士」,經常操練書法與水墨畫,勤奮不懈,除參觀古今中外名蹟佳作擷取菁芬外,也心師自然,融化創新,自闢蹊徑。
吳有國作畫
雖然作品屢獲世人肯定,謙卑的吳有國並不以此為滿,仍埋首刻苦鑽研。他認為唯有順諸學、養意識,立基於傳統,藉由多讀書、寫字以增廣見識、變化氣質與培養智慧,才能増益繪畫創作的靈感,使作品出於法入於神,充分表達墨趣,創出獨具慧能與活力的景象佳作。
吳有國自許極高,自我要求也嚴,參加國內、外書畫比賽屢獲最高獎項,「鐵硯磨破」是他對自我繪畫努力的期許。多年來他勤奮不懈,總是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不斷求新求變創作新品。雖然先後獲得「世界華人名人傳記中心」評頒其書法、水墨畫作品為世界級金獎及「當代藝術院」頒授藝術榮譽博士學位,吳有國仍堅持在創作的領域中不斷學習。
回顧早期服務於警界時,若接獲同事、好友的喜慶邀約,他們都會附帶一句:千萬不要送禮,我們就愛你的墨竹、墨寶,那勝過任何禮物。吳有國先生回憶這段過去的時光,不時眼中泛著淚光,流露出其對友人的深深懷念與對歲月消逝的百般無奈。藝術讓吳有國結交許多好友,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其勤奮不懈的精神與生活態度,頗值得現代年輕人作為人生榜樣。
注重觀察 師法自然
從事藝術創作可以豐富生活的內涵,更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吳有國說,作畫、寫字時一定要全神貫注,開筆後就順其自然一直畫下去,佈局後所想畫的都要表現出來,感覺哪個部份該略加補筆,就順著當時的觀感加上去,看了滿意後,簽名、蓋章一幅畫就完成。
《雨中的竹》局部嫩枝雖細卻有勁 有姿。
作為一名業餘畫家,吳有國平時很注重觀察、賞析的功課。當靈感來時,他覺得看著紙面,感到紙上有竹子的形態在雨中,就會趕快拿筆隨手畫下,這樣畫出的作品特別靈活有韻,他形容,柔枝帶雨的墨竹彷彿親眼看到一般。用淡墨可以表現出下雨時霧茫茫看不清晰的竹枝綠葉,淹在水中的竹頭可以表現當時水的流動感,畫中佈置了部份淹在水裡的竹筍讓人有如行在水中之感。
《風中的竹 》墨色變化豐富,竹筍讓畫面更富生命力。
不同的氣候有不同的景:「瀟灑臨風」,表現的是大風掃過,用一枝上端被風吹斷的竹枝表現大風吹過來的力度。「半窗晴翠」畫的是天氣晴朗時從窗內望向窗外的翠竹,用5枝竹構圖,前景佈著兩枝最深墨色的竹枝,向邊側發的一枝則作為中景,後面兩枝帶出後景,以5枝墨竹的自然形態構成前、中、後景的一幅畫作,看似簡單,卻深深透著畫家高深的構圖能力與創作技巧,若非行家,很難欣賞到其簡單構圖背後的蘊涵。
前教育部長張其均在參觀吳有國於崋岡博物館展覽的60幅竹子畫作時,稱讚吳有國先生畫的竹子和古人不同。展覽當時現場所印的海報都不够發放,後來又連忙加印。吳有國期許4年後能為自己再辦一場畫展,無論是對藝術家或觀眾而言,相信都將是一場精彩可期的藝術饗宴。(//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