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凝聚社會力挺樂生 社會運動新典範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五日電)民間搶救樂生院行動,在今天發動「全台鬥陣挺樂生415大遊行」達到最高潮,具體展現影響公共政策的台灣龐大社會力量。過去一段時間,全台民間團體串聯,為保留樂生院在各方面投入各種努力,點點滴滴累積民意和凝聚共識,形成龐大的社會力,使政府不得不重視並重新考慮政策。

樂生院限期拆遷的問題引發文化資產保留和都市更新發展的爭議,民間文史、環保團體與專業學者都認為兩者並不衝突,可以雙贏,所以聲援樂生院民,協助組成樂生保留自救會,並結合關懷弱勢的學生團體組成的青年樂生聯盟,積極向政府爭取樂生院民的權利。

在初期一些搶救樂生的行動,形成與警方對峙和激烈衝突的場面,因而影響媒體在處理有關樂生療養院拆遷議題的新聞報導,刻意凸顯警方與學生衝突部分,反而模糊了問題的焦點,造成資訊不平衡的態勢。

為突破主流媒體對閱聽眾資訊的壟斷,樂生自救會和學生團體串聯關懷弱勢族群的團體,透過各種管道發聲,爭取社會認同,影響政府改變政策。四十多個環保團體發起連署呼籲行政院長蘇貞昌重審樂生案。法律扶助基金會也向法院提出暫緩拆除樂生院的假處分案。

樂生自救會並多次到立法院陳情,懇請儘速協商「漢生病病人補償條例草案」,以恢復病友人權名譽。

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指出,這次樂生院的聲援行動,已成為社運的一個新典範,不完全以衝突和悲情為訴求,卻能結合各領域人士的專業知識,透過傳播和行銷策略,宣傳訴求和說明立場,爭取社會認同。

他指出,為突破媒體淡化報導樂生事件,除了社運和學術團體共同募款在報紙刊登廣告,聲援樂生,網路部落客也透過網路社會性共享書籤發起「100元買下保留樂生的小小夢想」行動,以募集的款項在報紙刊登廣告,說明樂生保留百分九十與保留百分之四十兩種方案的差異,強調保存更多古蹟與確保捷運安全並不衝突。

「這些社會力量深藏在民間各階層,為了社會正義隨時會展現」,管中祥指出,台灣社會的生命力在民間。

除了爭取社會認同,社運團體也透過拜會各政黨領袖、政壇重要人士和立法院各黨團,理性說明訴求,而獲得公開支持,並對政府形成壓力。在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力挺保留樂生院,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反對強制拆遷並呼籲行政院重從看待此案,總統陳水扁也開始表示關心和重視,行政院長蘇貞昌最後釋出善意,指示暫緩拆遷並朝保留百分之九十方案努力。

另外,聲援樂生的力量也延伸至海外,青年樂生聯盟陪伴樂生院民在紐約向國際請願,並前往華盛頓接觸國際組織爭取聲援;台灣留學法國青年學生還在巴黎龐畢度中心廣場前,發起「街頭擁抱」活動,響應台灣團體保留樂生院,延伸國際連線。這些行動都引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健康權」特別書記官韓特的關切,台灣駐日內瓦辦事處並已多次提出解釋、說明。

另外,聲援樂生院也引發台灣社會各界的反省。環保團體、文史研究團體和同志、性別團體,都因為樂生所衍生各種環保、文資保護和人權議題,而投入聲援行列;同時帶動大學生自省、自發的參與活動。

今天遊行活動見到許多學生面孔,他們來自台南、高雄、台中、雲林、花蓮和北部地區的各大學院校,自發性而有秩序的參加遊行,以行動關懷台灣的社會、土地和人民。

台灣大學公衛所學生高喊「挺樂生,公衛青年不遺棄」,北區大學各新聞傳播學系學生組成的「樂生傳播青年」,不肖媒體報導樂生案不公,高喊「傳播青年挺樂生,為弱勢發聲」,各大學社會系以及社團也都加入活動,實踐關懷社會的理想。

前教育部次長范巽綠今天也參加遊行,對於學生的熱情參與,深受感動,她說,這些學生的行動才是真正愛台灣、關懷台灣社會、人民的表現,他們的理想很純真,不受利益和政治考量的影響。

范巽綠說,過去的學運是對抗威權體制,現在台灣已經進入民主社會,青年學生開始關心環境、土地、弱勢族群、社會公益、民生議題,願意為台灣人民站出來吶喊訴求,爭取權益,台灣的明天充滿無限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