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海天逍遙

君士坦丁堡--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12期,全文如下:

一個偶然機會,發現一篇500年前由魯非利烏所寫的回憶錄,他是拜占庭帝國(也稱東羅馬帝國)王家檔案文物監護官。文中記錄了拜占庭帝國、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和興亡,特別對君士坦丁堡做了細緻的描繪。本回憶錄(摘錄)如下:

我叫魯非利烏,曾經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王家檔案文物的監護官。在君士坦丁堡被回教徒占領前,我攜帶盡可能多的保存在王家檔案室的珍貴文物逃了出來。我來到義大利半島上的翡冷翠(佛羅倫斯),託庇在梅迪奇家族下,在這裡進行文物翻譯的工作。

在我的腦中,記憶著君士坦丁堡的一切,它的建立和覆滅、它的輝煌與沒落,這些是我在檔案室裡閱讀歷代檔案所得到的知識。如果不寫出來,也許君士坦丁堡除了名字外,都將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圖為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出口,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古稱君士坦丁堡)即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小亞細亞半島相望。(法新社)


這是君士坦丁堡古地圖,此圖的上方乃是西方,左邊是往地中海,右邊是往黑海,最右邊那一小塊市區就是培拉區。(新紀元)

君士坦丁堡建立



拜占庭王宮遺址。(維基百科)

2006年6月20日土耳其考古學家表示,在伊斯坦堡區內連接歐亞兩岸海底鐵路隧道工程一處地下車站預定地,挖掘出消失多年的拜占庭時期(西元476年至1453年)港口遺跡,名叫「狄奧多西港」(Port of Theodosius),出土遺跡內容包括一座教堂、一道古城門、八艘沉沒的船隻,歷史都在千年以上。(Getty Images)



2005年7月28日,在意大利羅馬的古羅馬神殿內展示一座羅馬帝國帝王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大理石頭像。頭像高約60厘米,是人們在古羅馬排水系統中發現的。據推測,雕塑完成於公元312年左右,屬於君士坦丁執政的早期。他是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帝王,他信仰基督教並制訂出鼓勵該教發展的許多政策,使基督教從一個受迫害的宗教轉變為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作用。(法新社)


左側硬幣是羅馬帝王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公元274-337年),右側是戴克里先(Diocletian,公元245~ 312年)。(新紀元)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帝王與哥德人談判,以不收復西羅馬帝國的失土,作為哥德人不侵略東羅馬帝國的代價,避免遭受和西羅馬帝國相同的命運。於是就開始了東羅馬帝國時代。

因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建在拜占庭地區,我就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自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延續到1453年回教徒占領君士坦丁堡止。(註1)

5世紀中,查士丁尼大帝開始逐步收回屬於原西羅馬帝國的部份領土,想使帝國恢復以前強盛的地位。在查士丁尼統治期間,帝國疆域擴張;他還整理了自古羅馬時期留下來的法律,制定了《查士丁尼法典》。



《君士坦丁大帝向耶穌獻上新城》鑲嵌畫。(維基百科)

君士坦丁堡是由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所建。君士坦丁大帝在317年發佈〈米蘭勒令〉,承認基督教為合法的宗教,允許人民自由信奉,他也是第一個信仰基督的羅馬帝王。為了保護帝國的東邊不受哥德人及波斯人的攻擊,君士坦丁大帝決定在帝國的東部建立一座新的首都。他親自勘測了幾個城市,最後選定在當時不甚有名的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古地圖。左塊凸出地區即是古拜占庭帝國的位置,右臨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上臨金角灣(Golden Horn),下面是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左側有一長線即是迪奧多修斯二世帝王時代修建的一道外牆:迪奧多修斯牆(Walls of Theodosius),用以抵禦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擊。(新紀元)

拜占庭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整個城市如同一座天造地設的要塞,易守難攻。拜占庭擁有優良的海港,又是通往亞洲的水陸二線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就被稱為「金角」(在希臘神話中羊角是財富的象徵)。

拜占庭帝國興衰史

拜占庭帝國經歷了一千年的興衰——戰亂、輝煌、衰敗、滅亡。

初期戰亂、天災、瘟疫

帝國初期,戰爭頻繁失利,天災和瘟疫曾失去境內1/3的人口以及君士坦丁堡內一半的人口,甚至找不到足夠人手來埋葬死者。帝國陷於滅亡的邊緣。曾因君士坦丁堡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控制海權的優勢,也就是這個優勢,使帝國在地中海上的商業活動不受威脅,才得以保存東山再起的機會。

626年,蠻族趁帝國國勢衰弱時,攻破君士坦丁堡,洗劫了王宮和教堂。

636年,突然崛起的阿拉伯人占領了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地敘利亞、埃及和巴勒斯坦,半個世紀後,北非也落入其掌握。678年,阿拉伯人將進攻目標轉向君士坦丁堡,但被帝國的祕密武器「希臘火」所阻。此後阿拉伯人多次進行攻擊,也都無功而返。

國勢富強的黃金時代

蠶絲這種來自遙遠中國的珍貴織品,也是在查士丁尼統治時傳入,並成為帝國專屬的產業。

8世紀末開始,帝國恢復實力,逐漸收復原本被異族占領的土地。9世紀,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下,帝國進入了長達3個世紀的黃金時代。前幾個世紀失去的領土陸續收回,到11世紀,帝國的疆域已經達到了自查士丁尼以來從所未見的規模。

此時,帝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商業發達、學術和藝術成就斐然、宗教影響遠播至斯拉夫各國,使斯拉夫國家陸續成為以東正教為主流的國家。拜占庭式風格的建築也隨著宗教與文化的傳播,進入北方及東方各國,結合當地的特色而形成各自的建築風格。

基督教(歐洲人稱在帝國的基督教為希臘正教或東正教)是帝國的立國之本,帝王被視為耶穌的第十三位門徒,是基督在人間的代表,擁有帝國最高的政治、司法、軍事和宗教權力與地位。

幾經戰亂 失地、滅亡

帝國從12世紀開始打了幾場敗仗,直接削弱了國力。從君士坦丁堡建城開始,一直維持優勢的海上控制權逐漸被威尼斯取代,從而使拜占庭商人的商業活動逐漸被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的商人所取代。威尼斯人曾藉機以海軍迅速進入拜占庭海域,占領了幾個城市,逼迫拜占庭賠款求和。

與威尼斯交惡的結果,成為導致第4次十字軍東征的攻擊目標轉向同是信仰耶穌的東羅馬帝國的主因。幾次十字軍東征,特別是1204年的第4次東征,簡直就是對君士坦丁堡的洗劫。(註2)

威尼斯人的長期入侵、騷擾和幾次十字軍東征對帝國造成的損耗、破壞,加上帝國內部的分裂和動盪,使帝國一蹶不振。

十字軍帶給帝國災難性的損耗,使帝國在後來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歐洲,而忽視了東方一股急速興起的勢力——突厥人,也就是後來的土耳其人。信奉回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拜占庭帝國為攻擊目標,它在往後的百餘年間,占領了大部份的土地,以致最後吞併了拜占庭帝國 。

君士坦丁堡失陷

君士坦丁堡自建城後,基本上度過了平安的一千個年頭。只有一次在7世紀被蠻族攻破,不過損失不大。但由於它的地利和財富,一直是外族人占有的目標。

1451年奧斯曼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即位,積極準備進攻君士坦丁堡。戰爭隨時爆發,帝國向歐洲求援,但多數歐洲人冷眼旁觀帝國被回教帝國鯨吞蠶食,因為他們此時尚未意識到,帝國的存在如堅固的城牆,為城牆內的歐洲抵擋了來自東方的強烈攻擊。若城牆垮了,城內還能保持安全嗎?

我聽到風聲,心中有不安的預感,感覺這次君士坦丁堡可能會凶多吉少。掙扎考慮了許久,我決定帶著一批檔案室的文物外逃,既保存自己的生命,也保護這些珍貴的記載不受戰火的侵襲。

我輾轉來到翡冷翠後不久,聽到了我的故鄉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的消息。據說,土耳其人使用一種叫做「臼炮」的新式武器,對付千年來堅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城牆。在連續兩個月的炮轟之下,任何堅固的防禦設施也會被擊潰。千年王朝、繁華的古都就這麼陷落了。

記憶中的君士坦丁堡

我不知道君士坦丁堡在被土耳其人占領之後會被改變成什麼模樣,我能做的是,將我記憶中的城市盡可能的描述出來。

君士坦丁堡的設計完全仿照羅馬,根據吉本(《羅馬帝國興亡史》作者)統計,君士坦丁堡裡有2座劇院、4座巴西利卡(民眾會堂)、8座豪華公共浴場、153座私人浴場、52條沿街柱廊、5座糧倉、8條引水道、14座教堂、14座宮殿和4,388座貴族宅院。

王宮

王宮是君士坦丁堡中最豪華的建築群,它坐落在全國城的制高點,占地多達60萬平方公尺。宮殿群內約有2萬人口,由宮女、太監、禁軍、僕役、官員、教士等組成。除了帝王辦公居住的宮殿外,花園、塔樓、高臺、教堂、浴室、遊樂場、珍寶室、檔案室、馬廄、倉庫、工廠、軍營等無一不具,儼然是座自給自足的城中城。

王宮是如何的豪華宏偉,實在很難詳細描述,我只能簡略的形容一下。

王宮由一道堅固的城牆圍繞起來,有3個城門可以進入裏面。在每個城門後,都有一個巨大的大廳,有的長百步、有的長達300步,大廳裡鋪上地毯,兩旁有成排的拿著金矛金盾的異國衛士。穿過大廳後就是內院,內院中間是帝王的私人教堂。教堂有10扇門,4金、6銀,拱頂也是金銀製成,祭壇是用一整塊檜木雕刻而成,上面綴滿珍珠寶石。

帝王辦公的地方是「黃金議事宮」,帝王的寶座設在大廳穹頂中央的正下方,在3階班岩石臺階上,用象牙、黃金、珍珠和寶石鑲製而成,靠背有耶穌的鑲嵌畫,上面有個華蓋。寶座是雙人座,帝王通常坐右邊,安息日或節日則坐左邊,空出來的地方放本福音書,以象徵耶穌與之同在。寶座前,有綴著珠寶的紫色帷帳,以與臣民隔絕,兩旁有鍍金的機器銅獅,會張口咆哮。

聖索非亞大教堂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帶有濃厚的拜占庭建築風格,穹頂上面有聖母聖子的馬賽克壁畫。(法新社)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在當時是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教堂,圖為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Getty Images)


藍色清真寺前的素檀阿梅廣場(Sultanahmet)。(Getty Images)


建於17世紀的藍色清真寺(The Blue Mosque),是伊斯坦堡規模最大且著名的清真寺,與早它一千餘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隔著廣場花園遙遙相望。(Getty Images)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帝國帝王的御用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教堂。西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興建第一座索非亞大教堂,它在532年被燒毀後,以驚人的速度重建,所以在537年時尤斯提尼安帝王可以在此題詞獻祭。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一個巨大的矩形,尺度為250×220呎,拱頂覆蓋成一長廊,外側的廂堂用整根大理石作柱子與中央區隔。主穹頂置於一正方形平面上,上面鑲嵌著金色和藍色的鑲嵌畫,在陽光照射下金碧輝煌。牆上則貼上灰色大理石版,配合微微帶有黃藍紋路的大理石柱,整體顯得極為協調。

拜占庭人將王宮和教堂裝飾得富麗堂皇,並樂於見到那裡充滿大量珍寶奇物,因為拜占庭人認為,王宮和教堂越豪華富裕,越能彰顯百姓虔誠供奉耶穌之心。

根據記載,1206年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在聖索非亞大教堂裡面發現了1,700多座黃金、珍珠、寶石和琺瑯做成的小型聖壇,4萬多個金銀香爐和聖物盒,及堆積如山的其他財寶。

其他建築

在君士坦丁堡,可以發現所有羅馬出現的建築。這裡也有大賽車競技場,可同時容納8輛戰車比賽;圓形競技場上已經沒有人獸相博的場面了,取而代之的是各類雜耍表演活動。君士坦丁廣場是全市政商活動的中心;鋪設黑色大理石的奧古斯都廣場是帝國公路的起點;帝國元老院有數十級大理石臺階,是政要向民眾發表政見的地方。

所謂拜占庭風格

經常有人問我,拜占庭的建築和義大利半島的建築有什麼不同?什麼是「拜占庭風格」?我想,拜占庭風格可以很簡單的說,就是大量使用穹頂建築、平面多採正方或希臘十字形(四邊等長)、裝飾使用鑲嵌畫,也就是俗稱「馬賽克」的彩色玻璃。

拜占庭風格隨著宗教和文化的傳播,影響了北方的斯拉夫國家、東方的阿拉伯國家,以及西方的威尼斯。在斯拉夫國家裡,教堂洋蔥頭造型的屋頂、回教清真寺的穹頂結構、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和其他建築物的外觀,都可以看到拜占庭的影子。我逃難的時候經過威尼斯,看到聖馬可大教堂,彷彿一時間又回到了我的故鄉君士坦丁堡。

結束語

在君士坦丁堡失陷前的危急混亂時刻,究竟與城共存亡,或者帶著盡可能多的珍貴文獻出逃,好為人類保留文化的精華?我選擇了後者。我到現在仍然不知道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如果我錯了,願主寬恕我。

第32代拜占庭帝國王家文檔監護官(東羅馬帝國王家檔案室管理員)

魯非利烏



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右)與藍色清真寺(左)隔著廣場花園遙遙相望。(Getty Images)


藍色清真寺前的素檀阿梅廣場(Sultanahmet)。(Getty Images)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在當時是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教堂,圖為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Getty Images)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