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類在台組裝冒充台灣製
【大紀元4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歐祥義/綜合報導〕中國鞋傾銷被台灣政府課徵反傾銷稅,部分進口業者卻鑽法律漏洞,進口在中國生產好的鞋面、鞋底在台灣組裝,95%是中國製,卻打出台灣製低價傾銷,本土製鞋業者無力競爭苦不堪言,要求政府嚴格管制,中國鞋、台灣鞋一邊一國分清楚,保障本土業者的生存及工作權。
研擬管制半成品進口
台灣經濟部表示,非常重視南部製鞋業者所面臨的問題,對於中國製鞋半成品大舉進口在台組裝的現況,將責成工業局調查了解,同時要求貿易局就鞋類半成品進口管制事宜,與國內業者需求進行協商尋求改善之道。
台南製鞋業者是目前台灣製鞋業的最後堡壘,主要以內需為主,業者根留台灣,但近年來仍面臨中國鞋低價傾銷的威脅,甚至中國仿冒鞋也肆無忌憚大舉入侵,劣質的仿冒鞋在台灣夜市隨處可見。
台南和美鞋廠負責人黃百路表示,他辛辛苦苦自行開發自有品牌,但中國鞋卻撿現成,直接仿冒生產,再低價傾銷回台灣。
他說,日前他到夜市,看到一雙仿冒自其鞋款的中國鞋,外觀一模一樣,一雙只賣三、四百元,而他的鞋子一雙成本少說也要六、七百元,根本無法與中國鞋競爭。
業者柯惠忠表示,由於今年三月中旬,政府對中國鞋課徵43.46%的反傾銷稅,但部分進口業者及海運公司,卻以高價低報的方式,規避高額課稅,並改進口鞋面、鞋底等半成品,然後在台灣組裝,95%是中國製,卻打出台灣製,或故意不清楚標示產地,企圖冒充台灣製混淆消費者的認知,業者個個苦不堪言。
台南市皮革製品同業公會理事長毛信喬表示,政府應重視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在WTO的機制下,雖然無法限制進口中國半成品來台組裝,但政府必須嚴格控管實價實報,不能高價低報,打擊本土業者。
毛信喬表示,政府也應落實商標的產地證明標示,中國進口的鞋品,鞋底必須烙印中國製,鞋面內裡也應燙印中國製,不能冒充台灣製。
此外,台灣製鞋業近來也推出「MIT」(Made in Taiwan)優良鞋品的形象標誌,以區隔中國進口的鞋品,政府也應負起宣導之責。
他表示,台灣鞋的品質是劣質的中國鞋所無法比擬的,台灣鞋不怕競爭,但不能任由中國鞋以台灣製造混淆消費者的認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