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大陸雙週刊雜誌《財經》在全國「兩會」期間傳出報導「敏感話題」被責令撤換頭條而延誤出版。據明報消息透露,該刊最新一期未能按時出版則因有兩篇報導涉及當局「禁區」而被要求撤換,包括這次全國人大審議的《物權法》和山東魯能事件。其中魯能事件涉及曾慶紅家族醜聞,因爲曾慶紅的兒子曾偉直接涉案,該案的披露曾引起金融界震驚。
據稱,有利益集團利用物權法這敏感話題發難,令高層施壓,由該刊上級機構──全國工商聯下達「換稿令」。由於《物權法》和山東魯能事涉及中共高層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奕,《財經》雜誌換稿背後的內情頗令人關注。
《財經》雜誌發行遲到
有《財經》的讀者投訴說,本來應該5日出版的新一期《財經》直至7日仍有訂戶未收到;京城報攤至昨日亦仍未有出售;《財經》網站也未能如以往刊出本期雜誌的內容摘要。
《財經》一名姓高的職員接受查詢時說,本期雜誌「可能有些延誤」,要記者耐心等候,但拒絕回應其他問題。
報導說,今期《財經》的封面文章,正是被當局列為「敏感話題」的物權法,另外一篇文章則涉及大陸著名證券公司湘財證券,而湘財證券的大股東是山東魯能集團。今年初,《財經》率先披露山東魯能集團700多億國有資產被悄悄私有化事件而引起轟動。
兩會期間會場內「和諧」無法掩飾内鬥,大家各懷心腹事 (Getty Images)
封面文章被迫更換
據悉,《財經》的封面文章在被撤換前是關於《物權法》的採訪。其中包括一篇介紹內容的文章,文章說:
3月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財經》雜誌,針對這部法律草案(《物權法》,編者),專訪了三位學者──江平,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物權法起草小組專家成員;應松年,中國行政法學會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委員;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經濟系教授──以他們的訪談為主,並整理出其他學者的觀點和意見,共同構成了其封面報導「物權法奠基」。
文章提到了《物權法》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13年,也提到,圍繞著物權立法的種種爭議,實質就是不同的權利劃分之間的博弈,以及北京大學法理學教授鞏獻田向中央上書,反對該法律,使得其審議批准的時間拖延。
該文章最後介紹說,詳見3月5日出版的2007年第5期《財經》雜誌封面文章「物權法奠基」、「 物權立法波折啟示」;不過打開《財經》雜誌的網站,3月5日出街的雜誌的封面文章赫然變成了「港股風向標」和「和股市高處不勝寒」
兩會期間天安門廣場充滿陰森,鬥爭的氛圍延伸到會場外。 (Getty Images)
觸及利益集團的敏感話題
據報導,為確保頗具爭議《物權法》順利通過,有關部門已下達指令,禁止媒體報導這個問題。也有消息稱,引起社會巨大反響的魯能私有化事件,北京高層對其處理有爭議,因而成為「敏感話題」。
報導指,此兩篇文章分別觸到了有關部門和利益集團的敏感處和要害處,因而被下令撤稿。
不過,據悉《財經》每期的文章毋須事先送上級機構審閱,而今期刊物在送往印刷廠前就被上級截住,並要求撤換相關稿件,編輯部人員都對內容這麼快走漏,感到蹊蹺。
這兩篇文章中,一篇涉及的《物權法(草案)》起草始自1993年,1994年正式列入立法計劃,立法進程持續至今整整13年。在經過13年7此審閱後,在2006年徵求意見的時候,北京大學法理學教授鞏獻田向中央上書,稱該法律草案「鼓吹私有制」,「違憲」,「背離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他的言論引起支持和響應,導致該法律草案原定於2006年3月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並通過的計劃被推遲。
其後又有千名退役解放軍將領、學者專家和社會不同人士聯名上書中央政府,公開反對物權法。 他們指出,《物權法》可能保護非法私有化的國有資產。到目前反對聲音仍然高漲。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有關《物權法》的爭論是”左”、”右”意議形態的爭論。
支持者則認為,此法保護私有財產,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並希望藉此來改變國有化狀態下,腐敗、特權、兩極分化的市場經濟,是一個畸形的市場經濟。不過也有人質疑,在中共治下,法律條文再多、再好,得不到實施還是零。
海外媒體都報導,儘管過去幾年來,圍繞《物權法》有巨大爭議,但在這次人大3月16號結束時可望通過。
會場内談「和諧」,會場外抓人(Getty Images)
《財經》曝光魯能侵吞國有資產
《財經》雜誌招致被封殺的另一篇涉及魯能集團的黑幕。其實早在今年1月22日,《財經》就已經揭露了山東國有企業魯能集團借「轉制」之名,悄然將這個超大型國企「私有化」,逾七百億人民幣國有資產流失的事件。
國家統計局2005年底資料,魯能集團以總資產738.05億元居山東企業第一名。然而經過一年多輾轉騰挪,龐大的企業王國已悄然易主,由「國有」改為「私有」。2006年12月,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原國家計委副主任陳光健,將一封有關魯能集團「私有化」的舉報信上交了國務院,請求徹查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敗問題。2007年1月8日,以敢言著稱的《財經》雜誌曝光魯能私有化黑幕,矛頭直指曾慶紅。
魯能集團在「轉制」中悄然易主,私人企業「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以人民幣三十七億三千萬元,獲得總資產高達七百三十八億的魯能集團百分之九十一股份,導致700多億國有資產的流失。該黑幕涉及曾姓、俞姓、王姓的一位當今最高層領導和兩位位列政治局的封疆大吏,外界暗示指曾慶紅,以及兩個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和新疆黨委書記王樂泉,也有分析指出曾慶紅的兒子曾偉是關鍵人物之一。
文章刊出後,在財經界和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而該文章的刊出時值曾慶紅慾向胡錦濤奪取國家主席權力的節骨眼上,該文被認為是胡錦濤反擊曾慶紅的策略。有分析指出,面對曾慶紅的攻勢,胡能擋住,與手裡握有魯能轉制黑幕王牌有關。
針對當下的情勢,《財經》雜誌有關《物權法》的採訪,和以及與此相關的魯能集團國有資產私有化的報導被封殺,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反對《物權法》的勢力向中共高層施壓達成的一個暫時妥協;另一方面,十七大前中共高層空前激烈的權斗也自當涉入其中。(//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