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的閒適意境,是許多繁忙都會人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陶藝家蔡忠南與林美雅則當機履踐,用生命做賭注,安居山邊破舊老屋醉心於陶藝創作,淡泊中,卻成就了名家好壺的傳奇。
轉換人生跑道 走上陶藝之路
來自嘉義布袋的蔡忠南其實全身充滿音樂細胞,年輕時是做樂隊的,當兵的時候分發到空軍藍天藝工隊服役,退伍後到台北找工作,憑著他的專長很快地在中山北路一家夜總會找到樂手的工作。
工作穩定的蔡忠南有一天突然想離職,但生活的壓力讓他舉棋不定,在與妻子林美雅商量後決定先搬家,搬到朋友在內湖山邊的一間老房子棲身下來,省下房租開銷,然後走一步算一步,當時計畫暫時晚上到夜總會上班,白天到一家陶藝教室學陶藝。不料才上了兩堂課,這家陶藝教室就關門了,蔡忠南就憑著這兩堂課的印象,自己在家裡開始捏陶,就這樣走上陶藝創作路。
無師自通 創作陶藝之美
蔡忠南說他開始學陶沒有拜師,但又說他把師傅請到家裡來了,原來他在二十年前,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第一屆陶藝雙年展時,花了十萬元買了兩把好壺帶回家,這兩把壺就是他的師傅。他說:「別人的好壺就是自己學習的目標,我的想法比較另類,沒有花錢去補習,內容好在哪裡,不知道,沒有實際使用,也不知道好在哪裡,陶人做壺要先知道好的茶壺到底貴的原因在那裡,因此我常說我買老師回家,做完以後作品還在。」
蔡忠南在二十年前,花了十萬元買了兩把好壺帶回家,這兩把壺就是他的師傅。
蔡忠南從一個陶藝的門外漢,變成知名的陶藝家,最大的關鍵在於同為陶藝家的太太林美雅全心全力的支持,沒有林美雅就沒有蔡忠南今天的成就。蔡忠南說太太很偉大,那個時候她要照顧年邁的公婆與小孩,全家生活重擔落在她身上。
蔡忠南從一個陶藝的門外漢,變成知名的陶藝家,最大的關鍵在於同為陶藝家的太太林美雅全心全力的支持。
林美雅開始接觸陶藝是在公婆往生後,與蔡忠南一樣都是無師自通,她的手捏杯成為一大特色。林美雅的創作過程,展現了不同藝術的偏愛,也因此作品風格與蔡忠南各異其趣。蔡忠南的竹系列作品有其特色與陶藝風貌,而林美雅的手捏作品更能突顯創作的意涵與表現陶藝之美。兩人都是無師自通,因此表現就很開放地呈現大自然的美感與清風明月的悠遊自在,這也是喜歡收藏蔡忠南林美雅陶藝作品的曹昌順夫婦所樂以津津樂道的。
蔡忠南的竹系列作品有其特色與陶藝風貌。
充滿傳奇與奧妙的陶藝家族
充滿傳奇與奧妙的陶藝家族。
蔡忠南與林美雅夫妻檔在陶藝創作過程中,又以身教代替言教培養了兒子蔡佶辰、蔡尚承投入陶藝之路。蔡忠南一家人成了陶藝家族,每年在孟焦畫廊都會有檔期推出他們的陶藝創作展。兒子蔡佶辰自泰北高中美工科畢業後,追隨雙親的腳步投入陶藝創作的道路上,其創作特色與蔡忠南林美雅不同,所謂虎父無犬子,蔡式家族陶藝世界充滿傳奇與奧妙。
小兒子蔡尚承還在唸國小時就耳濡目染,小朋友玩起泥巴來也不比大人遜色,蔡尚承還因此開過「小陶兵陶藝展」,對林美雅來說,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小陶兵蔡尚承,從唸國小時就耳濡目染,玩起泥巴來也不比大人遜色。
「清芳居」是蔡忠南與林美雅共築陶藝的巢,有修竹、有山林、有清風、有明月,更有星星與螢火虫,還有野生的百香果,香味令人陶醉。
「清芳居」是蔡忠南與林美雅共築陶藝的巢。
在清芳居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由林美雅操持,到過清芳居的朋友都喜愛那個有靈性的山屋,更喜歡林美雅的烹飪美食,她燒的一手好菜,可以將簡單的食材變化為垂涎欲滴的佳餚,拿手的炒米粉更是陶藝圈朋友樂於上山的誘因之一。泰北高中美工科主任吳漢宗說:「每次到蔡老師家都不想下山了,因為蔡老師除了會泡茶外也是煮咖啡的好手。」香濃的咖啡香與溫潤的茶香,感受各自有別,但依舊不變的是濃濃的人情味。
蔡忠南除了會泡茶外也是煮咖啡的好手。
林美雅的手捏作品更能突顯創作的意涵與表現陶藝之美。
到過清芳居的朋友都喜愛這個有靈性的山屋。
*****
生命不等人 先做再說
蔡忠南走進陶藝之路,唯一的理由就是為自己另闢人生出路,而這種簡單想法,在蔡忠南要改變人生的重要抉擇時,首先他想的是生命不等人,先做再說。
在一般人的眼裡,做這種工作的轉換不但是冒險,也是拿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在開玩笑,但鄉下孩子不服輸的個性,讓蔡忠南體悟到當年他在鄉下生活時,長輩經常告訴他的一句話:「一支草一點露」,只要你肯做不怕沒飯吃。
蔡忠南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決定他自己的命運,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方式,如果過你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而且要為自己的選擇負擇到底,當年的轉換跑道,也是一種選擇。」
蔡忠南的名壺響譽海內外。
二十年前他在樂隊當樂手走唱的黃金歲月,曾在夜總會界紅極一時,當同事知道他要轉換工作的想法時,都說他瘋了!蔡忠南說:「我那個時後的想法很嚴肅,人生總要有一個目標,我想朝那個目標去努力,總可以實現我的人生目標,雖然種種改變會帶來衝擊與考驗,但我想凡是改變現狀第一個要行動,因此我先做了再說,假如顧慮太多就無法做了,也就走不下去。」一個樂手成為陶藝家的轉變對任何人來說,都會直覺地認為不可能,但蔡忠南做到了,他很含蓄地說:「這應該也是一種叛逆,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
蔡忠南每年都會在孟焦畫坊舉辦個展,孟焦負責人王正雄說:「蔡老師每次展出都可以看到他努力創作的成果。」但其中最令王正雄欽佩的是蔡忠南很講究義氣,客氣而謙虛。蔡忠南大方的個性來自於他的人生經驗,他告訴自己,把愛與關懷散播在四周,懂得捨也就會有所得。
當年,蔡忠南想放下樂手工作轉換新的工作環境,曾帶給林美雅很大的衝擊。蔡忠南說:「當我決定走這樣一條路時,我跟老婆說我的生命是不會等我的,當決定走上藝術之路時,其實我的生命已經結束了,我有隨時走的準備,每天天一亮,我的手腳還可以動,可以起床,我就認真的過這天,所以我眼所見,都是快樂的事,我專心喝茶,開心創作,也就無憂無慮,因為我本來就沒有什麼,也就什麼都放下了。」一放下,讓他專心在陶藝上面創作,完成許多美的作品,蔡忠南的名壺響譽海內外,不是浪得虛名的。
*****
當年負債買壺 成就今日名家好壺
蔡忠南的陶藝創作作品相當多元,其中茶壺成為特色之一,做茶壺與他本人喜歡喝茶也許有關,不過蔡忠南強調他之所以做茶壺特別有興趣,是想嘗試用台灣的土來創作,突顯台灣本土的茶壺特色。
蔡忠南的陶藝創作作品相當多元,其中茶壺成為特色之一。
每年蔡忠南的個展都會特別邀請收藏過他的茶壺的朋友把壺帶回來觀摩學習,也會邀請茶藝專家池宗憲做專題演講與泡茶示範,讓來賓與觀眾體會好壺泡好茶,喝好茶體驗好心情的快活人生,這是多年來蔡忠南舉辦茶壺回娘家活動中最受感動的地方。
每年蔡忠南的個展都會特別邀請收藏過他的茶壺的朋友把壺帶回來觀摩學習。
現在蔡忠南所製的任何一把好壺,都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的。想當年,林美雅看到蔡忠南喜歡收藏茶壺,沒錢還負債買茶壺的陳年往事,當時雖然會很生氣,但現在想想,如果當年蔡忠南沒有負債買茶壺,專心研究茶壺,也就沒有今天的蔡忠南好壺了。
喜歡蔡忠南好壺的朋友經常藉機上山要泡茶,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觀賞觀賞蔡忠南的好壺,才是目的,愛茶也愛壺的蔡忠南就是這麼好客,清芳居之所以那麼吸引人不是沒有原因的,茶壺的美與喝茶的享受都在喜悅的茶香中找到要找的人生答案了。@*(//www.dajiyuan.com)